《金融》大封鎖影響產業不對稱 長期寬鬆恐加劇金融脆弱性

臺灣央行鍼對新冠肺炎危機實體經濟貨幣金融情勢影響提出報告,央行指出,新冠肺炎危機引發大封鎖,對產業的影響呈不對稱性。此次受負面影響較大者爲與人密切接觸的消費服務業(如飯店餐飲業、博弈業、郵輪公司等)、能源業運輸業汽車零件業等。而受正面影響較大者爲不動產業軟體服務業、製藥業半導體業等。央行也強調,主要國家空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支持如持續過久,恐帶來隱憂,加劇金融脆弱性;未來伴隨情勢趨穩,妥適的退場策略至關重要。

央行也表示,新冠肺炎危機後,美、日等主要經濟體M2成長率遠高於全球金融危機,惟產出缺口仍爲負,未來通膨走勢值得關注。近期美國通膨上揚較明顯,引發通膨是否持續走升的討論。一般認爲,短期內,美國通膨率可能因經濟重啓、供應鏈瓶頸因素而暫時上揚,惟在產出缺口爲負的情況下,通膨應不致持續,且通膨風險尚屬可控。惟若貨幣寬鬆、財政擴張持續擴大,通膨壓力仍可能升溫。

央行認爲,新冠肺炎危機期間,主要央行的寬鬆性貨幣政策持續擴張,未來如何有序退場,已成各界關注的議題。如貨幣寬鬆持續過久,恐產生資源錯置(misallocation)、助長殭屍企業(zombie company)存活、不利經濟活力等負面影響;此外,長期貨幣寬鬆亦恐加劇金融脆弱性,進而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等風險。

在各國政府債務持續攀升之際,如何透過良好的公共債務管理以維持債務可持續性,至關重要。若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連結過深,恐衍生央行提供政府貨幣融通、政府債務貨幣化等疑慮。未來如伴隨情勢恢復正常,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仍須保持較明確的分際;對貨幣當局與財政當局而言,因應危機的暫時行動不宜轉爲永久性模式,否則恐導致政策可信度與有效性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