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銀行首份薪酬追索扣回報告來了!民生銀行“打響頭炮”,去年至少15家披露相關情況

財聯社2月28日訊(記者 彭科峰)2024年,銀行打工人的薪水能多一點,日子能好一點嗎?答案或許仍然是不確定。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民生銀行最新公告披露了今年行業首個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報告。而如無意外,隨着年報季的到來,外界將很快了解到各大上市銀行去年“追薪行動”的最新成果。

2月28日下午,財聯社記者梳理髮現,去年至少有15家上市銀行披露了薪酬延期支付與追索扣回制度的相關情況。

上市銀行年內首例

民生銀行公告顯示,該行第八屆董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於2月27日在北京以現場方式召開。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2023年度全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報告》的決議。其最終結果顯示,13票同意,反對0票,棄權0票。

公開信息顯示,這是今年上市銀行首例對外披露的薪酬追索扣回議案。民生銀行表示,本次會議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規定,表決所形成決議合法、有效。

而依據慣例,每年上市銀行都會在年報中披露上年度薪酬追索情況。因此,儘管本次民生銀行並未透露2023年薪酬追索扣回的具體情況,但預計在年報季外界或將很快獲知相關數據。

去年至少15上市銀行披露相關情況

”一般來說,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向員工發放績效獎金或其他激勵性薪酬後,如果後續發現該員工未能勤勉盡責,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爲、造成損失的,機構不但可以及時止付,還可以向當事員工追回已發薪酬“,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績效薪酬追索機制有規可依,也契合監管部門要求。

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去年至少15家上市銀行披露了薪酬延期支付與追索扣回制度的相關情況。具體來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哈爾濱銀行、九江銀行、成都銀行都在公告中提到,已建立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機制。

部分銀行的相關議案和內容還曾一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比如去年招商銀行披露稱,2022年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2876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5824萬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儘管銀行”反向討薪“有規可依,但一旦員工不服鬧上法院,則銀行能夠如願仍需依證據等其他情況而定。

今日下午,財聯社記者查詢裁判文書網發現,哈爾濱銀行天津分行曾向其濱海新區支行原行長鄭某提起訴訟,要求對方返還2013—2016年的績效薪酬共計70.67萬元。但上述要求最終被法院駁回,原因在於《哈爾濱銀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薪酬追索扣回管理辦法》的制定日期。二審法院指出,在雙方終止勞動關係後,哈爾濱銀行天津分行以《哈爾濱銀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薪酬追索扣回管理辦法》通知對鄭某進行績效追索,缺乏依據,業已超過仲裁時效,法院不予支持。

”無論如何,銀行信貸本來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高管私相授受,視盡職調查如無物,隨意放貸,那麼造成的損失也在在所難免,由此導致的‘反向討薪’等各種追責也理所應當。“上述分析師進一步指出,績效薪酬追索機制本質上反映的是獎懲對應原則,銀行員工尤其是中高層管理人員亟需恪守責任意識,不可肆意妄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