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頒布「金融業運用AI指引」 上百家使用AI業者納管

金管會今日頒佈使用AI指引。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正式發佈「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並公佈目前金融業使用AI的最新統計。金管會綜合規畫處長鬍則華說明,調查結果顯示,377家受調查金融業者中,有108家使用AI,佔比29%,而在這使用AI的108家中,更進一步用生成式AI的有29家,佔比27%,並以銀行用最多。

而在上述的377家受調查金融業中,銀行、壽險、產險、券商、投顧、投信業者分別有38家、21家、22家、64家、86家、37家接受調查,其中使用AI的分別有28家、13家、11家、16家、7家、8家,佔比分別爲74%、62%、50%、而證期業的平均佔比爲18%。

胡則華也表示,在金融業使用AI的各種用途所佔比重中,內部行政20%,智能客服16%、風險管理10%、認識客戶和防詐10%、廣告行銷10%,其中以產險爲例,覈保理賠自動化,在產險業的使用位列第三,銀行前三大使用則爲智能客服、內部行政、KYC及防詐 。

其中,集中度風險,此次金管會則拿掉,這也是和先前指引草案最大不同之處。對此金管會說明,由於許多金融業者都表示,在市場集中度的風險上,不會知道其他金融業者是否委託同一家,因此,無法作到金管會所要求的市場集中度風險管理,最後金管會決定自行監理,因此從指引中拿掉。

此外,金管會頒佈的指引中,仍有留下「緊急關閉機制」,對此胡則華說明,歐盟也有類似規定,某些情境之下,若有人員無法控制或介入,就要把整個系統關掉。

在金管會發布上述的指引之後,目前只有銀行公會有訂自律規範,對此保險局及證期局都表示,已要求公會一個月內提出自律規範的版本,胡則華指出,金管會未來若要金檢,最快會等公會進一步把內稽內控和自律規範訂定出來之後進行。

金管會所訂定的自律規範,哪些對客戶影響較大?胡則華說明,以公平性、以人爲本、保護隱私或其他客戶權益,和客戶最有關聯,其中指引中也特別提醒銀行,注意AI收集資料作決策判斷時,不要對客戶產生不公的影響。另外,AI模型上不論分析或決策,都要蒐集很多資料,對此都要求在過程中注意客戶的隱私和權益。

舉例來說,銀行在授信業務的信用評分上,在運用AI資料分析時,就得特別小心不要誤用資料導致產生有族羣或性別歧視的偏差結果;此外,金管會所提出的指引,有列出提供客戶服務時,若用於信任評分、機器人理財這些則風險較高,倘若在內部評估其法定資本適足率或洗錢防制,則風險較高,但並非只限於這些才風險較高。

爲保護客戶隱私,金管會亦參考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說明金融機構應採用「資料最小化原則」,避免蒐集過多或不必要的資訊,其中「資料最小化」是指「蒐集個人資料必須適當、相關且於資料處理目的之必要範圍內」。例如,若要了解客戶買金融商品狀況,就不用去了解其家人是誰,或住哪裡。例如,洗錢防制或防詐時,是否要知其婚姻狀況,若發現知道與否,影響不大,就不能把此放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