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移工失聯「修法治標不治本」

立法院昨天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縮短僱主不可責情況下,移工失聯、逃逸的再申請等待期,讓有看護需求的僱主鬆一口氣。本報資料照片

「移工失聯」每分鐘都是煎熬。一名五十多歲的阿梅(化名),聘請移工合力照顧中風爸爸、失智媽媽,既可保有工作,也能有自己生活的空間,但移工短暫返回母國印尼,短短一個月就讓她直喊「吃不消」。但也有案例是僱主太難搞,讓移工寧願嘗試逃跑。專家認爲,移工失聯背後藏有各種原因,政府應探究並提出相對應措施避免。

根據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三月十七日止,失聯移工人數已近八萬三千人。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不過知情人士表示,本次修法雖然將移工逃逸後,僱主被法令強加的「懲罰期」大幅縮減,但仍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解決外籍移工逃跑,以及隨之而起的問題。

阿梅的移工短暫返國一個月,阿梅獨自扛起照顧爸媽的工作,一打二的歷程,讓她每天睡不好,也沒辦法做好工作,中風的父親插管,每兩小時就需要翻身一次,移工返家期間,雖然搭配長照二點○的喘息服務,仍無法改善蠟燭兩頭燒的窘況。

當阿梅幾乎請光所有事假及病假,憂心快被老闆炒魷魚時,移工終於返臺,阿梅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衝到巷口抱着移工大哭,終於等到她回來了。

一名八十多歲阿嬤常辱罵移工,移工忍無可忍,向仲介反映想換僱主,經社工協調,才讓移工理解,阿嬤因憂鬱傾向無法妥適控管情緒,移工雖仍決定換僱主,但也願等到下位移工接手再離開,否則阿嬤其他家人都無意照顧她。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依觀察,移工失聯除受其他高薪工作吸引、惡意欺騙外,多數是勞僱雙方關係磨擦或照顧期待落差大等因素,讓移工增加逃跑機率。

陳景寧說,移工與僱主就像企業員工與老闆,高負荷的照顧工作,心理支持系統格外重要,如果社工或是通譯能介入照顧現場,都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進而減少移工失聯的機率。陳景寧認爲,政府應正視移工失聯的真正原因,深入研究提出解方,減少不必要的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