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大遺憾是,傾盡所有,卻把孩子培養成了這3類人

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更是爲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可是,我們身邊有許多家長,看不清教育的本質,他們以爲孩子“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好大學”,自己的教育就成功了。而爲了實現“提升學習成績”這個目標,許多家長花時間花精力,花錢請名師,傾盡所有。但結果總是很難讓人滿意,有些家長還“充滿遺憾”,因爲他們把孩子培養成了這3類人。

第一類人:“沒有能力,失去夢想”的“躺平人”

有些孩子雖然考試成績不錯,但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甚至連基本的社交禮儀都不知道。比如不懂得如何禮貌地與人溝通、遵守社會規則或展現同情心等。

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在各種場合中都會顯得格格不入,而且幾乎沒有朋友,他們會經常焦慮、痛苦;他們也不懂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爆發憤怒,逼着身邊的人遠離他們。

與此同時,種種現實會讓他們對未來失去信心,所謂的夢想也會被慢慢丟棄,激情沒有了,開始躺平了,人生變得灰暗不已。

第二類人:“思維單一,缺乏創造力”的“機械人”

“刷題、刷題”,很多家長在家跟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幾個字,他們覺得刷題才能提升學習成績,但“過分刷題”也會讓孩子的思維變得單一,並摧毀孩子的創造力。

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注重考試成績,而不是鼓勵創造性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變得不願意冒險或嘗試新事物,僅僅是“擅長應對考試”。

一旦孩子成爲“思維單一,缺乏創造力”的“機械人”,就沒有了創造性的思考,更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思維侷限於某一特定的知識體系或世界觀,無法接受或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文化,這樣的孩子很難在多元化的全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第三類人:“依賴父母,價值觀缺失”的“軀殼人”。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把“考出高分”當成唯一重要的奮鬥目標,可能會讓孩子變成“依賴父母,價值觀缺失”的“軀殼人”。

這樣的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無法獨立完成日常任務或做決定;缺乏同情心,行爲常常以自我爲中心,不考慮對他人的影響;精緻利己,只關注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缺乏責任感,不願意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總是把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或其他人;缺乏自我控制,容易做出衝動的行爲,不考慮後果;不夠自律,無法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經常逃避責任或者依賴他人來解決問題;缺乏自尊和自信……

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還會採取欺騙、操縱或利用他人的方式,以不道德的做法來達到目的。於是,欺凌他人、違法犯罪等行爲就出現了。

我們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麼多資源,結果卻沒有把孩子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說明家長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學習成績”這一單一維度上。教育孩子如同“種樹”,需要陽光(學習)、雨露(情感滋養)、土壤(家庭環境)及修剪(正確引導)等多方面的滋養。

此外,家長還應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與品德培養。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教會孩子感恩、誠實、責任與尊重等價值觀,這些軟技能往往比書本知識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話說回來,“培養優秀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和複雜的工程,家長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否則就實現不了這個目標。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你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多少資源?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