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百年特展登場 民初《國難教材》手抄本等孤本珍品曝光

臺灣教科書出版協會於今(3)日舉辦「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開展茶會,呈現百年教科書風貌,圖爲使用中文教導算數的《算筆數學》課本。(李侑珊攝)

民衆欣賞「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李侑珊攝)

臺灣教科書出版協會集結南一書局、龍騰文化、康軒文化等教科書出版商,於今(3)日舉辦「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開展茶會,呈現百年教科書風貌,展品不僅陳列清代晚期古本及二戰後的統編本、標準本課本,再到9年一貫與12年國教教科書,更包含民國初年的手抄本《國難教材》,還有使用中文教導算數的《算筆數學》。

擔任策展單位的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表示,這批教科書的最早展品,最早可回溯至1870年代,當時的數學課本《算筆數學》以中文且直式的文字呈現方式教導算數,邏輯困難,對現代人來說不易理解,主要是當代教學以階段、層次引導學習,過去則是任何需求都直接反應在課堂上。再者,早年的中國教育側重修身,日據時代的臺灣公學校則着力發展農業教育,可見教育隨時代的演變,重點有所不同。

康軒文教公關長許牧民提到,這次的展覽珍稀教科書大多從康軒文教提供借展,其中展出最爲珍貴的是民國初年《國難教材》手抄本。至於當年爲何課本會以手抄本呈現,在於當時設有私塾,老師大多自己手抄課本,以決定教給內容。

許牧民特別提到,過去書本取得不易,且紙張不如現在方便保存,課本在一代傳一代的情況下,大多是父親讀完交給孩子再閱讀,因此舊時教科書上常見到會寫了好多人的眉批、筆記與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