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Robotaxi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多遠?
中新經緯10月22日電 題:Robotaxi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多遠?
作者 江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近一週多時間,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熱鬧非凡。就在特斯拉召開無人駕駛出租車發佈會後不久,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WeRide正式發佈旗下新一代量產Robotaxi——GXR,隨後小馬智行宣佈正式公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如成功上市,小馬智行有望成爲“全球Robotaxi第一股”。Robotaxi離商業化落地還有多遠?
Robotaxi雖然火熱,卻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18年,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就已推出付費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這一事件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展示了Robotaxi從概念走向現實商業運營的可能性。如今,一衆自動駕駛企業在不斷探索和推進Robotaxi的發展。在國內,以蘿蔔快跑等爲代表的車企已經投入運營,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可以說,目前Robotaxi正在進入技術突破的關鍵階段。最近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蘿蔔快跑等層出不窮的消息其實都證明了一件事——經歷了多年的積累,Robotaxi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經濟學上,任何產品的市場供應都應該符合規模經濟的規律。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的產量範圍內,隨着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現象。對於Robotaxi來說,目前無論是哪家的運營都在向着每個城市1000臺車的規模經濟平衡點衝刺,這纔是當前Robotaxi市場的發展關鍵。當一個城市的Robotaxi運營數量達到1000臺時,就有可能實現規模經濟。如順利實現,在運營成本方面,車輛的採購成本、維修成本、運營管理成本等將會隨着規模的擴大而降低;此外,在數據收集方面,更多的車輛意味着更多的數據來源,這些數據將用於優化調度算法,提高車輛的利用率,減少空駛時間,從而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
然而,要實現Robotaxi的規模經濟也面臨着諸多挑戰。技術方面,雖然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車輛的自動駕駛能力在不斷提高,但仍然需要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問題。例如,如何提高車輛在複雜環境下的決策能力,如何確保車輛之間的協同運行等。
市場方面,Robotaxi需要與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競爭。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在市場上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成熟的運營模式。Robotaxi要吸引乘客,不僅需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還需要在價格、便利性等方面具有競爭力。
不過,筆者認爲,從長期來看,自動駕駛的Robotaxi必然會逐步取代出租車與網約車。儘管兩者可能還要並存很多年,但自動駕駛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Robotaxi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將使得Robotaxi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隨着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算法和計算平臺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系統將能夠更好地適應複雜的交通環境,提高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將使得Robotaxi成爲更加可靠、安全的出行方式。
二是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將爲Robotaxi的商業化提供有力支持。當前,多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爲Robotaxi的商業化提供法律保障。同時,政府還在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和資金支持,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三是公衆接受度的提高也將推動Robotaxi的商業化進程。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應用,公衆對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認識將逐漸提高。這將使得更多的人願意嘗試和使用Robotaxi服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自從蘿蔔快跑在武漢落地以來,武漢市民對於蘿蔔快跑的認知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接受度在快速提升。
因此,我們不妨大膽預測,Robotaxi作爲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未來Robotaxi很可能會快速普及,甚至成爲大家主要的出行方式。(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