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不對稱戰力 顧立雄首度受訪 第一擊後 削弱中共侵臺能力

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曾表示,若中共戰機進入我國領空,也屬第一擊範疇之中。圖爲中共戰機巡航的畫面。(新華社)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本報資料照片)

中共二十大甫閉幕,對於中共機艦屢屢逾越海峽中線,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昨天強調,軍方會透過戰備偵巡等方式,維持海峽中線的存在,我方已着手建構不對稱戰力,將利用小型、機動、致命,且存活率高武器,在承受第一擊情況下,仍有足夠反制能力去削弱中國的侵臺能力。

顧立雄深受蔡英文總統倚重,在蔡的第一任時期擔任黨產會主委、金管會主委,並在蔡英文的第二任2020年5月20日開始,轉任國安會秘書長,此後極少公開露面。顧立雄昨天接受YahooTV節目《齊有此理》主持人王時齊專訪,是國安會秘書長任內,首度接受媒體採訪。

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顧立雄認爲,從情勢來看,未來區域安全穩定的不確定性會升高,中國對臺灣的威嚇或者非傳統武力作戰也會加強,在硬的方面,反對外力干涉的部分會更強烈。

2023犯臺說 顧稱尚無具體情報

他認爲,臺灣唯一的解方就是要建立團結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足夠的防衛實力,以增強國家韌性,展現全民防衛力量,加上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以建構多層嚇阻能力,這部分在未來的5年,甚至5年後,都會積極着手,要讓中國認知到,若要犯臺,得付出巨大代價。

顧立雄以烏克蘭戰爭爲例,強調戰爭沒有贏家,首先,臺灣要讓全球和中國看到,無論是中國還是臺灣,與全球經濟的連結已非常深,臺海一旦有事,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崩潰性的影響,中國經濟也會重傷。

二是從地緣政治觀點來看,臺灣站在第一島鏈,中國一旦打進臺灣,不會只有臺灣受影響,日本、韓國、菲律賓和美國都會受衝擊;第三,要讓中國看到,他們沒辦法「不戰而屈人之兵」,若發動戰爭就要考慮到代價。

透過戰備偵巡 維持海峽中線存在

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曾指出,共軍可能在近年採取軍事動作,最快是在2023年。對此,顧立雄表示,我方會審慎應對所有分析,戰爭啓動前,必有預警和徵候,但現在沒有具體情報和徵兆顯示在2023年會發生類似狀況。

他認爲,主要原因是二十大之後,中國要面對內部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房市惡化及地方債務引發的金融風險,以及動態清零等問題,從現在到未來2、3年內,應該還看不到中國要在臺海採取冒進行動。

但顧立雄認爲,大家仍要有憂患意識,因此我方正努力要在5年到10年內,在軍事面建構不對稱戰力,因爲若打傳統戰,無論是軍艦對軍艦,或飛機對飛機,在數量上我方當然是居於劣勢。

但他說,若是採用小型的、機動的、致命的、存活率高的這些武器,在臺灣必須要承受對方第一擊的情況之下,還有足夠的反制能力,就會削弱他侵臺的能力和意志,「我們這方面正在加強努力當中」。

藍委批顧說法 好像從報紙看來的

至於中共機艦近來試圖改變海峽中線的現狀,建立所謂的「新常態」,顧立雄強調,國軍會有應處措施,主要以戰備偵巡等方式,維持我方認爲的海峽中線的存在。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批評,從顧立雄的受訪內容裡看出,顧對大陸資訊的掌握甚少,「好像是從報紙上看來的」,不知道是真不瞭解、還是裝的。

李德維認爲,先是陳明通上週在立院表示「2023年對岸要以戰逼談」,顧立雄接棒上節目談兩岸危機,意圖塑造兩岸緊張氛圍,民進黨沒有認真想處理兩岸問題的人,民進黨只想在選戰告急時,再度打出抗中保臺牌,以拉擡選情,成就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