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共軍實力增強、美議員訪臺 削弱「雙重威懾」戰略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 . Nye)。(圖/新華網)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 . Nye)近日撰文指出,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及更多美國立法者訪問臺灣,使「雙重威懾」戰略正受到削弱。避免暴露弱點或引發升級,將是避免全面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總部設於紐約的非營利組織「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日前刊出奈伊所撰〈威懾的困境〉(Dilemmas of Deterrence)一文,以俄烏戰爭、冷戰、朝鮮半島與臺灣爲例,討論威懾戰略的困境。

據中美交流基金會旗下「中美聚焦」所譯,奈伊表示,當今世界裡,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威懾。他提及,如果希望威懾發揮作用,可信度至關重要:威脅採取最強烈的反應來捍衛微小的利益,幾乎沒有人會相信這種做法。核大國承諾擴大核保護傘,保護遙遠的國家時,尤其如此。

談及臺海時,奈伊指出,臺灣的情況表明,不斷變化的環境將考驗行之有效的威懾戰略。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和大陸領導人毛澤東會面,計劃恢復美中關係,但他們在臺灣的地位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雙方設計出一個拖延方案:美國承認「一箇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也承認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美國還根據《臺灣關係法》向臺灣提供武器,但不承認臺灣是主權國家。

奈伊指出,多年來,美國一直拒絕透露是否會保衛臺灣。他擔任柯林頓政府五角大廈官員訪問北京時,接待的東道主問美國是否會爲臺灣開戰。他說沒有人知道,同時指出,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在其1950年1月12日的演講裡,沒有將韓國納入美國的防禦範圍,但僅僅6個月後,美國就參加韓戰。根據威懾理論家湯瑪斯‧謝林(Thomas C. Schelling)所說的「碰運氣的威脅」理論,他當時提醒中國「不要試探我們」。

奈伊強調,一些人所說的「戰略模糊」政策不如稱作「雙重威懾」,其目的不僅是爲了防止中國對臺灣島使用武力,也是爲了阻止臺灣在法律上宣佈獨立。現在一些分析人士擔心,隨着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以及更多美國立法者訪問臺灣,這一戰略正受到削弱。

奈伊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曾四次表示美國將保護臺灣,但白宮每次都隨後發表聲明,重申堅持「一箇中國」的政策。這種情況下,避免暴露弱點或引發升級,將是避免全面戰爭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