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症」治療曙光!免疫治療取得進展

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因漸凍人症而癱瘓。(圖/美聯社)

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終於有了治療曙光,一項自體免疫的研究成果,找出兩種藥物是相當有前途的治療方法。

醫療訊息(MedicalxPress)報導,漸凍人症是一種影響大腦和脊髓神經細胞的神經退化疾病。它會導致肌肉逐漸失去控制,最終完全癱瘓,由於言語、吞嚥和呼吸也會逐步困難,因此它被形容成「困在果殼裡的靈魂」。ALS 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尚無治癒該疾病的方法。

目前研究認爲,ALS 有兩種類型:家族性 ALS,也就是家族遺傳,約佔全部病例的 5~10%;另一種是散發性ALS,看不出遺傳因素,約佔全部病例的絕大多數。目前的研究重點,就是散發性 ALS。

現已確定散發性ALS爲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屬同類型原因。這意味着免疫系統,比如殺手T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會錯誤地攻擊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的法拉博士(Milan Fiala)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富馬酸二甲酯 (DMF)、H-151分子,這兩種藥物來阻斷自體免疫的破壞。DMF 現已被批准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另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而H-151分子則在實驗室模型中,被證明可以阻斷自身免疫。

他們發現 DMF 和 H-151 都能降低某些細胞因子的訊息表達,因爲這些蛋白質訊息與發炎訊號有關,阻止這些錯誤的發炎訊號,也就能阻止免疫細胞的失控表現。

研究人員還發現,DMF 和 H-151與一種飲食中可攝取的脂肪酸(環氧二十碳三烯酸)結合使用時,其效果還會增強。因此,他們設想這種混合式免疫療法,正在計劃在對ALS 患者的免疫細胞進行更多研究,並在細胞實驗通過後,尋求對患者的臨牀試驗。

幾位知名人物是漸凍人症患者,比如1930年代的大聯盟棒球好手盧‧蓋瑞格(Lou Gehrig),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漸凍人症被俗稱蓋瑞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另外,以《黑洞簡史》聞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也在25歲的時候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他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2018 年過世,享壽76歲,這絕對是漸凍人的壽命紀錄。

通俗卡通《海綿寶寶》(SpongeBob SquarePants)的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Stephen Hillenburg),2017年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僅一年多之後,2018年11月26日,因心臟衰竭在家中逝世,享年57歲。

漸凍人受到人們關心,美國體育記者、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所着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功不可沒,他大學時期的恩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在罹患漸凍人症之後,米奇每星期二都前往探訪,他與恩師聊人生,聊生死。在約十四次探訪後,墨瑞死於呼吸困難,他將訪談過程記錄成書,出版後極其暢銷,甚至改編成電影和舞臺劇。臺灣版本的舞臺劇由果陀劇場製作,卜學亮飾演米奇,金士傑飾演墨瑞,歷次演出都受到好評。

2014年起,網路社羣出現「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參與者將一桶冰水從自己頭上倒下,並將過程拍成影片上傳至網路,之後更多知名人物參與,雖然日後許多人把冰桶挑戰演化成愈來愈誇張的危險活動,引發不少問題與悲劇,但漸凍人的支援團體、研究單位的募款也變得比以往更多,總體來說仍是正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