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學生品德教育 新竹全縣國中小掛禮義廉恥牌匾

新竹縣3年前開始在國中小恢復掛起「禮義廉恥」牌匾,至今全縣119所國中小都能見到醒目的品德標語。圖/竹縣府提供

新課綱刪除顧炎武的「廉恥」一文,遭批是「無恥」課綱而引發熱議,不過,新竹縣早在3年前即啓動全縣國中小品德教育,更在各校掛起「禮義廉恥」牌匾,新竹縣教育局解釋,培養學生優質的品德操守,是爲了建立未來互信互重的社會,因此會繼續堅持紮根孩子們的品格實踐。

新竹縣教育局表示,縣長楊文科十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數年前卻就發現校園內竟已無「禮義廉恥」的品格標語,所以當即指示全縣國中小重新掛上標語,藉由禮義廉恥掛牌行動,鼓勵各校研擬以「禮義廉恥」爲核心的品德教育實施策略。

教育局指出,建構「好品德,最幸福」的校園品德教育,已成爲新竹縣推動教育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縣內也辦理「校長品德教育研習」及「學務主任品德教育研習」講座,分析校園品德教育現況、品德教育及其障礙、品德教育消極及積極的意義,讓主持校務及執行校園品德教育的師長們,能夠深入瞭解推動校園品德教育工作的方向。

新竹縣更在3年前成立「品德教育輔導團」,編撰品德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參考教材,依據108課綱中議題融入的品德教育項下,爲協助學校實施國中小每週實施一節課的品德教育教學活動,有計劃且周延地詮釋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的意涵,且研擬了各階段的實踐行爲準則。

新竹縣更將義民精神、天穿日、客家精神、特產、名人及名勝古蹟等新竹縣的在地文化,融入「尊重生命、孝悌仁愛、誠實信用、自律負責、廉潔自持、謙遜包容、欣賞感恩、關懷行善、公平正義」9項核心價值中。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希望藉由新竹縣推動校園品德教育,能讓學生成爲一個能具備道德判斷、形成自我的規則,進而作爲一位能實踐心中道德價值的人,期許當學生們離開校園後,能繼續表現良好品德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