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協商在即 新藥看得到用不到

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病友聯盟共同呼籲,合理保障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以改善健保給付限縮條件的情況,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王家瑜攝)

健保署近年致力於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108年以來共有48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但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看似漂亮的數字下,卻暗藏不符合國際治療指引的限縮條件,例如血液癌症共16項新藥全部被設限、肺癌8項新藥有50%被限縮、乳癌8項新藥有62.5%被限縮,讓病友「看得到用不到」,只能自費使用或放棄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分析,癌藥給付有3種常見的限縮條件,「限縮療程或時間」例如乳癌標靶藥限縮24個月、多發性骨髓瘤標靶藥限制療程等;「限縮使用對象」例如晚期患者纔可以使用、未經化療失敗不得使用等;「不得並用或替換」例如免疫治療無效者,不得再申請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

肺癌患者陳媽媽自費使用標靶藥物4年多,花費超過700萬元,今年初該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卻因爲沒有化療失敗經驗,而不符合給付條件。女兒陳小姐無奈地說,好不容易有個方式可以上船,卻要求必須使用破掉的救生圈才能上船。

健保會25日將進行明年度總額協商討論,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臺灣病友聯盟共同呼籲,合理保障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不要強迫瘦身,未來更應逐步擴大規模,以改善新藥不合理被限縮的情況,確保病人受到即時適切治療,纔有機會達成賴清德總統宣示的「119年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