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CAR-T恐致壟斷? 石崇良盼:速通過再生醫療法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11月起給付國外要價破千萬臺幣的CAR-T細胞治療,首例病人今天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等人與病友視訊畫面合影。記者林琮恩/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11月起給付國外要價破千萬臺幣的CAR-T細胞治療,首例病人今天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專家表示,健保給付對病友而言是一大福音,但卻會讓本土生技業者受限醫療倫理收不到臨牀試驗個案,市場缺乏競爭,也會導致健保給付價居高不下。健保署則指出,期待立院新會期儘速通過再生醫療法案,未來業者循該法申請給付,對健保財務、病友用藥可近性、產業發展均有助益。
「臺灣CAR-T並不是做得不好。」花蓮慈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健保給付對病人來說,是一項利多,對於本土生技產業而言,卻出現臨牀試驗收不到案的困境,因已有健保給付的國際藥廠藥物上市,若要求病人接受雙盲的臨牀試驗,恐有醫學倫理疑慮,醫師以病人爲中心考量,也僅能安排患者接受既有治療。
孫立易指出,近期花蓮慈院與一家本土生技廠商合作,欲申請CAR-T恩慈療法,治療2位超過25歲,不在健保給付藥物適應症內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患者,仍在申請倫理審查時遭遇質疑,有委員要求,美國有合適藥物上市,應先安排病人至美國接受治療。
孫立易說,病人至美國治療花費恐超過1300萬,經濟負擔非常人能承受,但倫理委員會委員多以安全爲首要考量,但根據文獻統計,ALL患者2次移植失敗後,第3次移植的存活率僅剩2%,且臺灣並無存活案例,恩慈治療存活率可達4成,若因覈准速度慢,病人因此往生,令人惋惜。
「日本的做法是認爲病人有追求療效爲確的療法的權利。」孫立易說,臺灣政府觀念是爲受試者健康、安全把關,日本則開放「自由診療」,若細胞治療安全度足夠,病人也有「嘗試看看」的權利。另外,因國際藥廠授權日本一間本土業者完成CAR-T第3期臨牀試驗,另外5家業者也循同樣管道進入該國市場,目前病友已有6個廠牌可選,反觀臺灣僅有健保給付的一家廠商。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若藥廠已完成第2期臨牀試驗,可以依法申請食藥署藥品查驗登記,並可循1日上路的平行審查機制,加速納保時間;若CAR-T與目前納保的國際廠商適應症不同,仍可以進行臨牀試驗、進行恩慈治療。
石崇良表示,最理想的方式仍是希望立法院委員能在新的會期通過「再生醫療雙法」,日後國內生技廠循該法規定申請覈准,就有機會納入健保給付,在國內製造的CAR-T價格較低,不僅能讓病友受惠,也能節省健保資源,對業界也是鼓勵,形成三贏局面。
另外,本次健保給付後,因健保議價能力強,給付價格是全球新低,不少國際病人連帶受惠,申請至臺灣治療。一名來自越南的13歲女病童,將於下週飛抵花蓮慈濟,自費接受CAR-T治療。
花蓮慈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說,該病人罹患B細胞血癌,經骨髓移植後仍復發,已無有效化療藥物可用,因越南並無可處理CAR-T治療的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實驗室,故來臺治療,將由花蓮慈院抽取患者T細胞後,送至藥廠在瑞士的實驗室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