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珠海首獻飛行展示 2023年才能像F-22形成戰鬥力

解放軍自主研製的殲-20匿蹤戰機。(圖/中共空軍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空軍發言人申繼科28日正式宣佈,空軍試飛員將駕駛殲-20戰機在珠海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這將是該機的首次公開亮相,也印證了首批已交付空軍的消息分析指出,若以美國F-22爲參考,殲-20可望在2023年形成戰鬥力,真正肩負起保衛中國天空重任

殲-20自2011年1月11日首飛以來,大致經歷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技術驗證機階段:編號從2001到2004,共計3架(2002與2004爲同一架);第二則爲原型機階段:從2011到2017(網路上未出現過2014號原型機的照片,可能爲靜力試驗機或者爲空號);最後爲工程樣機階段:從2101、2102開始。由於工程樣機屬於小批量生產型,要交付空軍相關單位試用,因此最終外觀服役塗裝並且不再使用工廠編號。

▼2017號「殲-20」首飛,噴出藍色火焰。(圖/翻攝自環球網

▲編號2101號的殲-20黃皮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以目前殲-20研製進展判斷,到工程樣機階段意味着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已經完成設計定型,軍方也下達了批量生產任務,而進入到生產定型階段。該機小批量交付空軍後,首先要裝備試訓基地,用於飛行員地勤人員培訓以及相關訓練大綱的編寫。

《中國網》指出,殲-20作爲具有隱身性能、高機動性等性能,並裝備最先進航電設備的新一代戰機,從駕駛體驗來說較上一代戰機更爲人性化、更容易上手。因此,空軍飛行員從殲-10、殲-11等第三代戰機轉飛殲-20並不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如何根據殲-20如此強大的性能來制定飛行訓練大綱以及相應的空戰戰術,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將是一個必須越過的難關。

該報導分析,中國空軍在未來至少15年內,仍將保持同時裝備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戰機的局面,其中第三代機將數量最多的絕對主力。殲-20作爲解放軍最強、造價最爲昂貴的第四代戰機,限於撥款經費以及企業產能等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內大批量交付。因此裝備數量有限的殲-20,未來應成爲第二代、第三代戰機背後最爲堅強的「支援者」和「助攻者」,全面提升中國空軍空中作戰體系的戰鬥力。

至於從交付試訓基地到成建制形成戰鬥,在時間上將是一個較爲漫長過程。以美國F-22戰機爲例,首架工程樣機於1998年初交付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但是直到2005年底,美國空軍才宣佈首個F-22中隊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若以此爲參考,從今年殲-20交付空軍試訓基地算起,到成建形成戰鬥力(至少1個團24架),也應該在7年左右。也就是說,到2023年或許就能夠看到殲-20真正擔負起保衛中國領空的重任。

▼美軍F-22。(圖/翻攝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