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府明年將浮筏式蚵棚納管 保障蚵農權益

嘉義縣府明年將浮筏式蚵棚納管,保障蚵農權益。(張毓翎攝)

嘉義縣府公告45區的區劃漁業權,未來會將布袋商港北側海域浮筏式蚵棚養殖區,新劃設到第46區。(張毓翎攝)

過去嘉義縣沿海浮筏式蚵棚未納入管理,若因天災受損,蚵農無法享有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保障,有鑑於此,嘉縣府於6月中旬將「牡蠣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送至農委會審議,俟覈定通過後,嘉縣會成爲全臺第一個將浮筏式蚵棚納入漁業權保障的漁業大縣,預估明年新產季,可實施受理蚵農申請執照。

嘉義縣爲全臺最大牡蠣產地年產量9294公噸、佔整體約39.9%,牡蠣養殖主要分2種型態,包括平掛式及浮筏式;針對平掛式蚵棚,縣府2006年辦理區劃漁業權,截至今年7月底止,共核發2984張區劃漁業權執照,取得執照的業者,具有繼承、讓與及抵押權益,並能申請天然災害救助。

嘉義縣浮筏式蚵棚放養量近9000棚,過去考量其因隨着養殖期程或避風,需拖移蚵棚,定位困難,縣府希望由嘉義區漁會專用漁業權管理,但雙方協調最後未果,故始終未解決浮筏式管理問題;漁會表示,本會爲人民團體,管理上會因無法行公權力窒礙難行,又會耗大量財力,故傾向交由部門執行。

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指出,未來將採招標方式委託專業團隊運用衛星定位、遙感探測及地理資訊技術進行蚵棚監控,已公告45區的區劃漁業權,因應浮筏式蚵棚納管作業,未來會將布袋商港北側海域浮筏式蚵棚養殖區,新劃設到第46區。

張建成表示,未來修正案通過後,不僅可以保障蚵農權益,也能規範浮筏式廢棄蚵棚(含浮具)回收管理,降低牡蠣養殖對海洋環境的負擔,同時健全嘉義縣牡蠣產業的管理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