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救難英雄」待在山上72年 法師擲筊:不願下山

嘉明湖,遠處灰色石堆就是當年發現遺骨的無名冢。(圖/臺東管處提供)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中央山脈上的嘉明湖海拔3310公尺,湛藍湖面有「天使的眼淚」之稱,每年都吸引不少登山客造訪。不過很少人知道,嘉明湖旁有一處「無名冢」,埋葬的是72年前的「嘉明湖英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年9月一架載運獲釋盟軍俘虜的軍機從菲律賓起飛,卻意外墜毀在臺灣中央山脈南段的三叉山附近,機上26人全數罹難。當時國民政府尚未完全接收臺灣,日本當局仍決定派遣90人搜救隊員上山安葬死者,由長期駐守山區的日本警察城戶八十八帶隊上山。

由於攜帶笨重木料器材,隊伍分成前中後三隊,負責開路前隊多爲身手矯健原住民。當時正逢颱風逼近,後隊決定先行撤離,幸運逃過一劫,但前隊和中隊已經早一步抵達湖畔,也因此死傷慘重。颱風登陸後,經過一整夜狂風暴雨,有26名搜救隊員先後凍死。倖存隊員逃下山時,只能將罹難者手掌剁下燒成灰送回家,剩餘骨骸則無力處理,散落各地。

這起事件被稱做「三叉山事件」,罹難搜救人員包括阿美族12人、布農族1人、卑南族1人、平埔族1人、客家1人、福佬1人、日本警察2人、日本憲兵7人。直到25年前,林務局林班人員在嘉明湖畔發現3具遺骸,判斷是當年罹難的搜救隊員,因此將骨骸放入甕中就地安葬。

▼地方政府立碑紀念三叉山事件。(圖/翻攝自臺東縣警局

根據中央社報導,當年處理骨骸的工頭鄧達義回憶,那時工人在嘉明湖畔的石頭堆裡發現人骨,他們從石縫中觀看,認爲裡面應有3、4人的遺骸。衆人下山後在向陽派出所提到此事,所內布農族工人聽聞後表示,這些骨骸應該和三叉山墜機事件有關。

鄧達義說,他們又向臺東知本溫泉區內的忠義堂師父告知此事,師父認爲救難隊的義行必須受後人景仰,有意將骨骸迎回忠義堂祭祀,便請法師一起上山,並背了4個骨甕攜帶上山。一行人上山將石堆搬開後,發現石洞裡總共有3個人的骨骸,2人在前、1人在後,都是以盤腿坐着的姿勢死亡。後面的骨骸體格較小,身邊還有武士刀帽徽鋁製飯盒;前面的2人則身高頗高,腿骨手骨都很長,符合阿美族的體型

鄧達義指出,體格較小的骨骸可能是當年親自帶隊上山的日本警察城戶八十八,或是其他日本憲兵,前面2具骨骸應是阿美族人,坐在洞口前幫忙擋風。他說,當時碰巧颱風過境,山區一夜風雨交加,嘉明湖畔的氣溫可能只有零下10度,3人只好躲在石洞內,用石頭將自己封在洞內,可能是知道自己沒辦法下山了。

鄧達義說,法師將3人骨骸放入甕內,準備請他們下山供奉,但無論怎麼擲筊,結果都是「不願下山」。現場衆人苦勸說,「下山環境各方面都比山上好,還有人供奉」,但仍是擲出「不願下山」,一行人只好將他們安放在原處,並寫上「無名氏」。

事隔25年,鄭達義聽聞骨甕直到現在還留在原處,也訝異的說「沒想到他們還在山上」。鄧達義說,「72年了,任務該結束了」,希望政府能表張這些救難英雄,把他們的事蹟和故事留給後人懷念,並還原事件真相,將他們的魂魄引領下山,不要再讓他們在雲端中飄零。

▼三叉山事件相關文物。(圖/翻攝自臺東縣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