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二代”勇闖618:我在跨境平臺爆賺10倍

6月,正值跨境電商的夏日狂歡促銷季。

“目前,我們在主流跨境電商平臺上線了10家店鋪,月銷售5000、6000單,GMV能達到20萬元左右。”家紡類跨境賣家West(化名)對這個成績比較滿意,畢竟他們今年年初纔開始轉型跨境電商。

West家的紡織工廠位於跨境業務活躍的江浙地區,主營窗簾、桌旗、桌布等,過去二十年,這門傳統生意只靠內銷就享有將近90%的利潤。

躺賺的日子很快過去,這間年產能過千萬的紡織工廠也在今年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

跨境電商何止是火熱?爲首的跨境平臺們號稱“搶走了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的生意”,每年有上千萬個包裹從中國的沿海產業帶空運至太平洋彼岸,小語種的畢業生們被瘋搶——在跨境平臺,他們有了全新的就業出路。

沒人能改變潮水的方向,除了加入它。

在國內電商平臺還在講述老故事時,和West一樣的商家們已經開始繪製全新的跨境電商版圖。

摸清跨境電商的流量密碼

West家從父輩開始就從事窗簾生意,上世紀90年代還是街邊小店,後來發展成小型加工坊。得益於中國房地產行業過去二十多年的騰飛,West家的工廠也越開越大。

疫情後的純內貿生意變得難做,工廠開始處於小規模虧損的狀態。作爲非典型家紡二代,原本從事教培行業的West也開始接手家族生意,嘗試將一部分貨品通過跨境平臺銷往海外。

而在此之前,West家的窗簾生意從未沾染過電商業務。

工廠業務重點的轉移,往往不只關乎經營本身。人才、資金和產業帶商家的騰挪,意味着更多資源即將涌入新的國家和地區。

West能明顯感覺到整個跨境電商賽道正在變得擁擠,“懂行和不懂行的人都在做,廠家和貿易商也試圖分一杯羹,這就導致原來的客戶開始不夠分了。”West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透露。

從年初運營到現在,West店鋪訂單每個月在Temu能有2000-3000單,速賣通幾百單,Shein1000-2000單,單月總銷售超過5000單。

相比國內窗簾產品,外貿貨品的價格更低,成本幾乎是內貿品成本價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目前客單價基本在5-50美元區間。”West說。

店鋪裡直接掛鏈的窗簾標品利潤率能達到30%-50%,而定製品的利潤率更高,價格通常是成本的8-10倍。“定製產品的客單價能達到2000元人民幣。”

所謂定製,即海外客戶重新選擇窗簾的面料和尺寸。如果標品是1.32米*1.83米,客戶想將寬度增加到1.6米,高度增加到2.5米,就需要按照全新的尺寸定做,而這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

“定製單量不大,但從6月開始每天幾乎都有1-2單,並且很快就能成單。”West說道。

窗簾產品並沒有絕對的淡旺季,而跨境業務單量的多寡更多是依平臺而動。

比起國內電商618、雙11等大促節點,嚴格意義上來看,跨境電商上半年只有3月換季是一個銷售旺季,平臺會進行集中推流。6月是一個小高峰,7、8月進入波谷,9月開始蓄力,直到11月再次到達波峰。

“6月是海外市場整個夏季的銷售端口,所有跨境電商平臺一般從6月中旬都會進入大規模推流狀態,商家的銷售情況也會明顯轉好。”West很快摸清了跨境電商流量起伏的規律。

在電商圈,掌握了流量的運行規律,幾乎就相當於握住了財富密碼。

如何接住“潑天的富貴”?

無論是國內電商還是跨境業務,流量至上的邏輯一直將無數電商人裹挾其中——不卷自己,就被同行卷死。

跨境電商平臺也在不斷推出新的流量造富神話。

2023年2月,Temu在美國超級碗中場豪擲1400萬美元買下兩個廣告時段,投放了一條30秒的廣告。

據Data ai數據,2月初Temu的DAU約有500萬,1月MAU約爲1600萬,7日留存率由2022年11月的14%提升至2023年1月的22%。

同行卷生卷死,也導致賣家們非常依賴平臺活動。

“去年Temu在美國靠投放‘超級碗’爆單,日活數據暴漲,平臺賣家總能分到一杯羹。”West說道,如果只靠日常流量,沒有平臺的推薦位,轉化就相對有限。

比起賣家自己在站內投流,跨境電商平臺也需要同時從外站吸引更多流量。

“速賣通從5月底開始就集中在海外大規模投流以吸引用戶,商家分到的流量多了,銷售額自然就起來了。”他補充道。

而如何抓住平臺的流量爆點就成爲一門學問。

“核心是給到用戶比平常更大的優惠,例如90天最低價,或是在最低價基礎上再給10%-20%的折扣。”對於平臺“潑天”的流量,West深諳吸引用戶下單並留存的訣竅。

想要承接好大促節點的流量,不僅需要搞懂平臺的優惠活動,例如跨店滿減、關聯優惠等,最關鍵的是時機,6月的活動最早從3月就要開始佈局,“如果你的預期利潤是50%,需要提前3個月將利潤率提到80%,這樣就能保證90天低價後利潤仍處在相對高的水平。”

提前的謀劃佈局是必要的,跨境電商也從不例外。如果賣家沒有率先佈局,等到了關鍵節點再設置優惠價格卻發現店鋪會虧損,那麼平臺“潑天的富貴”只能付之東流。

流量之外,另一個關鍵要素是產品排名。

以速賣通爲例,在平臺搜索產品關鍵詞,首頁除付費廣告位之外,產品排名靠前,流量轉化一定低不了。

“如果某款產品在同品類排名能衝進Top50甚至Top20,銷量是很難往下掉的。”West說,“而產品排名是綜合測算的結果,需要考察點擊率、轉化率、售後率和好評率等。”

West在速賣通的店鋪4、5月自然流量是500-800個訪客,到6月開流量後訪客可以達到800-1000人,每日投流成本約60元,平均ROI在1.5-3。

“投流的目的是花錢將排名做到儘量靠前,這樣即便是虧損,在停止投流後,我的品同樣能處在搜索首頁,前期虧損後面就能全部賺回來。”West總結道。

對於一款商品來說,摸透它的新品期、潛伏期、成長期以及成熟期,組成了運營一間店鋪的諸多細節。

對West這樣的賣家而言,618和雙11這樣的S級促銷活動,即便虧損也要參與。“大促節點會帶來大量客戶和轉化,能夠將整個店鋪的數據進行指數級的提升,這樣店鋪就能在大促之後再賺錢。”

當前,跨境電商賽道已然是風高浪急。“如果說隨便上一個品在去年能賺到錢,到了2024年,這樣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West感嘆道。

跨境電商小白,退、退、退

流量的遊戲不僅將賣家捲入其中,以互聯網增長之名,跨境電商也逐漸放開過去大包大攬的手。

早些年的跨境電商經營門檻高,大多國內賣家深耕內貿或是傳統外貿走to B訂單,對to C的跨境平臺業務幾乎是兩眼一抹黑。

2022年9月,Temu最早提出“全託管”的概念,其他跨境電商平臺迅速跟進。2022年12月,速賣通宣佈提供全託管服務;2023年3月,主打東南亞市場的Shopee宣佈推出了全託管;5月,TikTok Shop也推出了全託管服務。

全託管就是平臺負責商品定價、營銷獲客、履約,商家作爲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由於進入門檻低,平臺流量大,早期的全託管也被認爲是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標準模板。

但很快,在全託管模式下,賣家普遍缺乏產品定價權、給平臺打工的劣勢顯現,將一部分自主權交還給賣家的半托管模式應運而生。

2023年8月,速賣通在行業率先推出半托管並進行試運行。到2024年1月,經過4個月的試運行,速賣通正式全面上線半托管服務。今年3月,Temu同樣在美國站上線了半托管。隨後在5月初,Shein也正式上線了半托管模式。

半托管模式下,商品並非是由國內倉庫走空運直髮,而是提前由賣家發貨至海外倉庫,買家下單後,再由本地倉發貨直接送到用戶手中,物流時效更高,最快3-4天就能送達。

這種模式下,也意味着平臺能銷售的品類更多。“如果貨存在海外倉庫,傳統物流海運對運輸品類限制少,而直接從國內倉庫發貨走航空小件物流對品類限制更多。”West透露。

但先把貨物運到海外倉,也意味着物流費用覈算將變得異常困難。

以國內物流爲例,一件貨品成本10元,從杭州發貨到廣東運費1元,總成本11元,如果賣家想賺5元,就可以給商品定價16元,平臺覈價通過即可上架。

而跨境物流通常分爲平臺國內倉、跨國幹線物流、海外本地配送三段,這也讓物流成本變得不那麼可控。

“從國內發往海外是頭程費用,到海外倉庫由配送人員派送是尾程費用,再加上租用海外倉庫則又是另一筆費用。如果要退貨則面臨繼續放置在海外倉還是銷燬的兩難選擇。如果是前者,則需要重新包裝上架,整個計算邏輯非常複雜。”West向「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說道。

當低價已經不再是賣家唯一的殺手鐗後,供應鏈比拼升級,跨境電商步入深水區。

“目前真正做半托管的賣家不足5%,做海外倉的倒是賺到錢了。”West說,半托管看着簡單,但盲目闖入最後可能會虧得一塌糊塗。

在他看來,跨境電商平臺最後只會留下來兩類賣家,一類是源頭工廠,質優價廉;另一類是擁有強大供應鏈能力的貿易商,和產業帶商家進行深度綁定,同時能將價格壓到最低。

“過去十年,那些無貨源、一件代發的跨境賣家們確實賺到了錢,但未來這一批商家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West說,跨境電商的洗牌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