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穆斯卡特執教海港對中超是件幸事,他引領了技術革命

北京時間5月20日,《體壇週報》記者王曉瑞撰文談到了海港主教練穆斯卡特的特點以及中超聯賽的變化。

全文如下

兩個半月之前,海港隊新敗超級盃,那時候,少有人看好他們在2024年的前景。陣容老化、引援有限,包括去年問鼎中超,過程也不是那麼令外界信服。但即便是如此,我依然對他們在本賽季的蛻變充滿信心,原因非常簡單——凱文-穆斯卡特,一位富有勇氣、睿智,兼有前沿精神的教練的到來。

許多年以前跟亞冠,我就有幸相識這位光頭教練。他風趣幽默,又不乏淵博的見識。事實上在做球員時,穆斯卡特就闖蕩歐洲很多年,他也是澳大利亞隊在脫澳入亞之前的一代功勳。但更爲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穆斯卡特幾次帶領澳超球隊,在亞冠勇戰海港、恆大的經歷。

比如很多人現在一提到迪亞曼蒂,就會想起他在恆大首秀,以兩記世界波擊穿墨爾本勝利的佳作,而那場球,也不過是40歲的穆斯卡特首場亞冠執教之旅,結果他曾一度給了衛冕冠軍兩記下馬威。

再後來帶墨爾本勝利隊4戰海港,雙方互有勝負,更加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在2018年,明知對手陣中擁有胡爾克、奧斯卡、艾克森和武磊,卻依舊敢於大打對攻的果敢。最初做教練時,穆斯卡特有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波斯特科格魯的影響,後來,兩人還一前一後分別執教橫濱水手3年。所以在理念和風格上,這兩人身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比如都被視爲極度崇尚進攻、倡導冒險主義的激進者,都把“永遠向前、永遠進攻”掛在嘴邊。而倘若重溫上一輪海港5比3西海岸的全過程,便很自然地讓人想起澳波在熱刺的那句名言,“我只信奉進攻足球,就算只剩下5個人也不會防守。”

於是乎,海港近期4戰狂入21球的表現,一點也不出乎預料,這非常符合穆斯卡特的足球哲學。他們也是12輪中超過後,唯一一支進球數超過30個的球隊,別忘了海港隊實際上還少賽一場。從專業領域上來看,這爲中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後金元時代,是否更需要以引進高水平外教,特別是前沿型教練,作爲中超在技術領域尋求突破和開拓的契機?

某種程度來講,在重金燒錢引進超級外援,包括歸化工程收效甚微,而夯實青訓基礎又在短期內難以收成正果之時,中國足球理應要走回這一條老路。就像上世紀末最後三年那樣,霍頓、桑特拉奇、老彼得、李章洙等外教的到來,一下子就讓中國足球舊貌換新顏。

想當初,波斯特科格魯剛到日本之時,也是扮演類似先驅者的角色。在那之前,橫濱水手是出了名的J聯賽防守大師,但澳波一掛帥,馬上就讓球隊改頭換面。比如他曾明示,“本隊控球時,所有球員都要壓過半場,門將走出禁區”。具體到戰術設計上,表面上看,他的433陣型與他人別無二致,但踢起比賽來,泰國隊長汶瑪探由邊後衛改打邊後腰,就是由他一手發明。

至於瘋狂高壓以及縱向傳球,剛在J聯賽實施時,更是頃刻威力四射。後來穆斯卡特接過教鞭,不過是相同思路的延續。而那幾年,這套打法很快便風靡整個J聯賽。多年以來,日本聯賽整體風格四平八穩,偏重傳控,可如今再看看J聯賽,很多球隊的提速和壓迫能力均有較大提升,不得不說是受兩位名帥的影響。

所以,穆斯卡特拿起海港教鞭,其實對於整個中超的發展來說是件幸事。金元時代,中超主要是打外援,拼家底和錢包,技戰術層面的進化,不僅被擺在靠後的位置,甚至還要建立在擁有多少外援、囤積幾位國腳的基礎上。於是在長時間以來,中超技戰術內容的提升,幾乎都是忽略不計,對抗偏弱、節奏偏慢的問題,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解決。

這個現象也很容易理解,當球員和教練成天考慮的,是怎樣依靠大牌解決問題,當投資人與俱樂部每隔一兩個月,都要把是否買外援、換教練作爲頭等大事,你還怎樣去要求整個聯賽的進步,就更別提教練員能有什麼鑽研和創新。

現如今,穆斯卡特的到來,至少讓中超包括各傢俱樂部,又重新重視以技術爲王。很難講他能否像澳波影響J聯賽那樣,也爲中超帶來一種學習的革命,但颳起的這股旋風,前景還是值得期待。重溫上一輪聯賽,來自日本的黑崎久志、來自西班牙的裡卡多-羅德里格斯也給外界做出了類似的榜樣。

這不免給我們帶來一種思考:中日聯賽在30年前幾乎同步起航,當時還是各有千秋,而到現在,是否真該到了中超全面J聯化的時間節點?比起澳式旋風,日式旋風是否更加應該得到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