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選擇:兩種扭轉樓市價格趨勢的方案

房價的跌勢有點猛,誰能扭轉房地產的價格趨勢?

目前所使用過的所有政策工具,證明都失靈了,如果沒有超常規的手段,泛談中國房地產物軟着陸,已經沒有現實意義。極端的手段不一定是反市場的極端,極端的是量級;這可以從供應端和需求端兩個方向 上去思考。

第一個方向:供應端

斬斷供應端,乾乾淨淨斬斷。

一紙文件就足矣了,我們的辦公室精英有這種力量,新東方已經領教過了;宣佈十年內,沒有特批,和地方城市一律停止土拍,將土地供應權從地方收回。

中國將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一個時代的輪迴結束了?,供求關係會修復的速度會非常快。樓市的本質是金融,這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是它值不值錢的問題,供應停止了,價值就出來了。像上海這種地方,國際氣息的大都市,有富人往新加坡跑,也會有富人往上海跑,十年內不再提供新樓盤,你說它的房子值錢不值錢?

中國樓市真實的待銷面積缺少數據,按黃奇帆的三個數據推,空置房60億平方米、一年半以上未售出的新樓盤6億平方米、法拍房4億平方米,這就是70億平方米;一般認爲年銷量10億平方米是銷量的大底,假定這個結論成立,七年不蓋房也撐得住。相信無形之手,供求關係發生了方向性轉變,上漲的預期出來了,需求端也會改變。

當然,這個方案很難實行。

這個方案之所以很難實行,因爲房地產不僅僅是用來住的,也是用來收割土地出讓金的;從萬科十年財政報表中可以看到,即便萬科這種優秀的頭部企業,土地出讓金、稅收與銀行利息也要佔到地價的55%以上,王健林所言財政收割的佔比60%,得到了詳細的印證。巨大的土地收入是地方財政的半壁山河,停止土拍,全國各地方財政全體入不敷出,沒有懸念,只能發行特別國債,十年的債務疊加將高達50萬億以上。

對政策來說,樓市纔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要看還有多大的融資空間。

第二個方向:需求端

需求端的做法很直接,通脹。

通脹很可能已經在過程中了,石油、水電、大宗商品,特別是黃金都是上漲的預期。

通脹不意味着房價立即會回升,因爲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太高,需要有一個平衡過程,但人民幣一定會貶值;其實,我們過去一直是這麼幹的,通過通脹去稀釋債務;全世界也是這麼幹的,只是大家在互相調整平衡關係。

有人算了一筆賬,按《報告》鎖定的通脹目標3%,十年疊加下來,稀釋債務是百萬級的。十年後一百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50元,那麼,房價很快就見底了。這不等於缺金少銀的大衆會搶着去買房,但真正的富人還真要考慮一下:在未來的十年中,是讓巨大的沉沒資本趴在銀行裡,還是去買一線城市的房子。

房子最終還是金融現象,潘石屹十年前就表示:“稅收和土地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唯一能看到變化的就是銀根的鬆緊問題,只要市場上面的錢多,房價一定會漲因爲錢沒地方去,銀根一緊房價就會跌”。

如果說,讓地方財政自斷財路,斬斷供應端,是萬萬做不到的一件事,那麼,以通脹的方式,實現貨幣泡沫與樓市泡沫的對衝,讓全社會分攤債務,從而調整供求關係,就是不二選擇。

其餘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告訴大衆,物價在掌控中,你看,糧食與豬肉沒漲價。

外部環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問題出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