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美中互指對方介選 而兩岸要維穩 靠的不是喊話而是對話

美中在臺灣大選年的動作不斷,卻又各自提醒對方不要介選。圖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左)與拜登(右)在2022年會面的檔案照。圖/美聯社

總統大選結果下個月就將揭曉,臺灣新的領導人勢必會牽動美中臺三邊關係及臺海穩定。不論大陸還是美國近日都跳出來喊話,呼籲對方不要介入影響臺灣的選舉;不過,就在選戰最後關頭,先是大陸認定臺灣貿易壁壘,緊接着美方也批准約3億美元的對臺軍售,雙方都說不要介選,卻都不斷做出影響選舉的舉動。

臺灣國際處境艱難,更要面對大陸持續不斷的威脅,因此不論是在外交或是國防問題上,美國可謂是臺灣在爭取國際空間及和平安全上的最大支持。美國雖然是臺灣最重要的盟友,卻也因此對臺灣予取予求,不論是美中對抗下的被迫選邊站,或是在經貿上採購萊豬、客機,以協助美國國內產業的發展,就連「護國神山」臺積電,也有被美國移山的疑慮。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打壓、恫嚇不言可喻,但就算蔡政府上臺後極力擺脫臺灣對大陸貿易的依存度,光是從去年來看,臺灣整體貿易順差是519億美元,對大陸的順差卻高達1565億美元,臺灣如果沒有對陸順差,蔡政府還有什麼可說嘴的經貿成果?也因爲這其中包含不少帶有統戰性質的對臺優惠,所以一旦兩岸關係惡化,臺灣經濟勢必受到影響。

臺灣夾在美中這二大強權之間,任一方一個動作,勢必對臺灣的政經局勢造成影響,更別說在選前的敏感時刻。雖然外界早就預期大陸會認定臺灣貿易壁壘,即使比預估時間提早搬上臺面,還是可以成爲臺灣選舉中的話題;美方不算高的3億美元軍售,且是拜登政府今年以來的第五筆,多少仍會反映在選民的選舉情緒上,對投票行爲造成影響。

諷刺的是,美中在臺灣大選年的動作不斷,卻又各自提醒對方不要介選。先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向來訪的中國官員表示,在臺灣選舉期間,美國不支持對選舉過程進行任何干預。美國駐北京大使伯恩斯也呼籲各界,不要干預臺灣選舉,要負責任行事。大陸國臺辦辦發言人朱鳳蓮則表示,「臺灣地區選舉純屬中國內部事務,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雙方各自喊話,反正錯的都是別人,都不約束自己。

兩大之間難爲小,臺灣在面臨美中強權,需要的是自立自強,而非仰人鼻息,更別說是臺灣自己的民主選舉,各陣營更不應該爲求選舉利益刻意放大外部因素。美中雙方若真心爲臺灣好,除了應尊重臺灣人的民主意志,相互間更應與臺灣建立起健康的溝通機制,用對話取代喊話,纔有助臺海和平穩定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