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民謠之父」鄧雨賢 蔡英文貼歌單盼珍惜創作自由

英文臉書轉貼鄧泰超典藏照片

今天是臺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逝世紀念日,蔡英文總統今天以鄧雨賢創作的〈望春風〉,強調這是不分世代與族羣,每個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旋律。她也貼出鄧雨賢歌單連結,邀大家一起重溫鄧雨賢創作的經典歌曲,盼珍惜創作自由

蔡英文今天在臉書表示,「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見着少年家。」這一段〈望春風〉的歌詞,不分世代與族羣,是每個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旋律。

她轉貼在民進黨發文表示,〈望春風〉與〈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合稱「四月望雨」,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由臺灣民謠之父——鄧雨賢所創作的作品

鄧雨賢出身桃園客莊,1906年出生,從小就接觸民俗音樂,因欣賞歌仔戲而接觸二胡。求學時接受西洋音樂教育,也遠赴日本學習音樂。26歲創作的〈大稻埕行進曲〉開啓了創作生涯巔峰,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1944年6月11日,年僅38歲的鄧雨賢,因爲心肺疾病去世。

鄧雨賢的音樂創作,旋律優美讓人印象深刻,聽過就讓人能哼上幾句。也因爲太受歡迎,日治時期末期推動皇民化運動,將鄧雨賢的作品改爲日文軍歌。例如:〈望春風〉被改爲〈大地在招喚〉、〈雨夜花〉改爲〈榮譽軍夫〉、〈月夜愁〉改爲〈軍夫之妻〉。

戰後國民黨來臺,並沒有終止查禁歌曲或改編歌詞,反而更加嚴重,實施戒嚴統治、打擊本土意識,許多鄧雨賢的作品被列爲禁歌。例如:明明是1938年創作的〈四季紅〉因爲歌名有「紅」,被解讀是「影射共產黨」。

文中表示,紀念鄧雨賢,珍惜創作自由,鄧雨賢的歌曲,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傳唱超過半個世紀,歷經無數次的演奏,橫跨的數個世代,在我們的心中產生無限的共鳴。「有言論自由,纔會有創作自由。」在自由的臺灣,我們可以創作任何題材,不需「自我審查」,也讓臺灣成爲一個更多元、友善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