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科比之後.差點被強姦醜聞斷送前途的人,爲何是比盧普斯?
1997年11月9日,她與自己分分合合不斷的男友安託萬-沃克一起去了一家夜店。
昌西-比盧普斯和羅恩-莫瑟爾也在場,他們是沃克在凱爾特人結交的新朋友,都是愣頭青。她以前從未見過此二人,因此就當做了點頭之交。
據她後來在法庭文件裡的控訴,他們一行人準備離開夜店的時候,沃克一個朋友告訴她直接回沃克的豪華公寓就行。她說,比盧普斯開車送她,車裡還有莫瑟爾和另一位男性,他們一起去了沃克的公寓。
到地方後,她被帶到浴室,而比盧普斯和莫瑟爾在違揹她意願的情況下,對她進行了多次性侵行爲。在侵犯過程中,她說自己失去了意識,醒來已經是早上,她躺在牀上一絲不掛,身邊都是用過的性用品。
隨後她就去了醫院驗傷,發現喉嚨、後背、子宮頸和直腸都有傷痕。她將比盧普斯和莫瑟爾告上法庭,雙方最終達成庭外和解。因爲是民事官司,他們從未被提起刑事指控。
比盧普斯從頭到尾否認強姦,稱性行爲乃雙方自願;莫瑟爾說他在11月9日晚沒有去過沃克的公寓,他們是在比盧普斯家中與該女性有了性行爲,至於她爲何在沃克的牀上醒來,比盧普斯和莫瑟爾都沒有提供解釋。沃克則否認自己受邀加入強姦,稱他家中從未發生性侵行爲。
讓我們的目光再轉回球場。
比盧普斯等人一起去夜店的時候,凱爾特人的新賽季剛打了6場比賽,當時剛好迎來一個短暫的三天假期。
在玩盡興之後,比盧普斯回到球場,連續三場比賽得分上雙,場均貢獻16.3分6.7助攻,幫助綠軍拿下三連勝。不過,他與主帥皮蒂諾關係緊張,最終賽季沒打完就被交易到猛龍。
那之後,比盧普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生涯傳奇,與一線巨星加內特成了朋友,在更衣室裡發出了越來越可靠的聲音,2002年,他成爲自由球員後與活塞簽下了5年3500萬的合同。
他的球風樸素,長相憨厚誠懇,與汽車城的氣質一拍即合。在活塞,他打出了最輝煌的生涯,擊敗不可一世的OK王朝奪冠,併成爲了真正的全明星。等他離開活塞回到家鄉球隊掘金,也成爲了球隊領袖,甜瓜的老大哥。2013年,比盧普斯帶着傳奇回到活塞打完最後一季,在榮耀中結束裡球員生涯,三年後,活塞退役了他的1號球衣。去年,他正式進入教練圈,在快船擔任助教,名聲不錯,獲得了快船巨星的信任。
開拓者內部選帥流程怎樣,外人暫時不得而知。從媒體爆料的蛛絲馬跡可以大致推測:利拉德早早就把人選定在了基德和比盧普斯身上,隨後開拓者拉了幾個候選人面試,沒用多久就敲定比盧普斯,本來皆大歡喜。
沒想到的是,公衆輿論竟然爆發了巨大的反對聲浪,比盧普斯24年前的官司成了矛盾中心。人們質問開拓者爲何不做背景調查,亦或者是直接無視比盧普斯的黑歷史。開拓者一直保持沉默,於是,怒火全被灑向利拉德這個門面球星。
利拉德解釋說他從來沒聽說比盧普斯的性侵醜聞,確實,在比盧普斯成爲開拓者主帥人選之前,利拉德就算跟他是朋友,也不一定真的知道1997年(他才7歲)發生了什麼。但開拓者在背景調查和內部討論裡不提及此事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利拉德的說法並沒得到多少信服。
很快,事態再次出現變化,雅虎體育爆料稱,利拉德根本沒有參與開拓者選帥過程,也沒有提供建議。那麼,利拉德不清楚背景調查確實是可能的。而更大的爆炸性消息在於——因爲選帥的混亂和遭遇的批評,再加上他對開拓者爭冠信心的動搖,利拉德可能已經心生去意。
利拉德對母隊的忠誠度可能沒有任何巨星能比得上,他如今做出近似逼宮之舉,開拓者可謂面臨真正的存亡危機。
* * * *
可是,比盧普斯上任所引發的反對聲浪也讓人感到困惑。
1997年的陳年舊案(正式罪名指控都沒有更別說定罪)既然如此讓人咬牙切齒,那2003年性質幾乎相同的鷹郡事件,爲何沒有讓科比-布萊恩特遭遇來自NBA圈子的抵制潮?
其實,美國社會輿論在性侵問題上的鉅變,是從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後開始的。
2017年1月,就在特朗普就職的第二天,世界各地爆發了大規模女性遊行活動,抗議這位新總統臭名昭著的性騷擾記錄。光是在華盛頓的抗議,就吸引了超過47萬人參與,全美參加遊行的人數至少達到300萬。
衆所周知,美國大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兩黨政客之間互挖黑歷史公開處刑,在特朗普被曝光的醜聞中,最令人髮指之一,就是他在2005年參加節目時,私下裡對主持人比利-布什吹噓自己對女性的吸引力,他當時說:“只要你有名,她們就允許你做任何事……隨便抓她們的下體。”
這段話的錄音被曝光後,引發了強烈的社會憤慨,也間接催生了“Me Too(我也是)”運動在美國的爆發,社交網絡上關於性侵和性騷擾的自白和控訴數不勝數。火最先燒到好萊塢身上,影業大亨哈維-韋恩斯坦和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的身敗名裂永遠改變了大銀幕內外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
距離韋恩斯坦被提起指控僅過了一年,美國就已經有超過200位權勢男性被“我也是”運動打倒,宗教、教育、金融、政治、科技、體育等等領域的風向全變了。
只不過那時科比早已退役,作爲運動員,他的傳奇已經被封印,很難再被動搖了。但當科比在2018年收穫奧斯卡,電影圈的確激起了不小的反對聲浪,有動畫電影節迫於壓力也將科比從評委名單中除名。當時不少媒體都認爲,即便如今科比在積極倡導女性權益——特別是對女子運動貢獻不小,但他想繼續往電影行業發展,可能阻力不小。就算“資本”欣賞他,也頂不住輿論反對的聲浪。
但沒想到的是,科比在2020年意外早逝,在極大的震驚和悲痛之中,任何重提鷹郡事件的聲音都不再受歡迎,公衆也就這樣“放過”了科比。
對於性侵問題,NBA一直以來的態度也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爲NBA本質上是一個倡導陽剛之氣的全男性聯賽(最大的女性聲音大概是工會負責人米歇爾?但她也是爲全男性球員的勞資問題說話),這就註定了NBA在性別議題上無論是覺悟還是反應都非常遲鈍(對種族議題就剛好相反了,敏感得全身都是那啥)。
從球員放肆的桃色新聞,到職場中的性別霸凌(獨行俠曾被《體育畫報》長篇調查報道實錘),再到一些球員和教練在犯罪邊緣的行爲(強姦、家暴指控),NBA的處理辦法基本都是罰酒三杯,或者直接無視。
2016年以來,NBA的確開始跟風倡議女性權利,對女性經紀人、教練、裁判和高管都進行了一定宣傳鼓勵,但這不可能變成主流聲音。
在談論球員的爲人品性時,他對女性伴侶的態度不是考量標準(NBA球員從單親兒子變成單身父親的比例高得驚人),女性作爲母親當然受到尊崇(畢竟她最大的“功勞”是生了一個如此“優秀”的兒子),但作爲伴侶,女性做個“附庸”都算是恩賜,更別說得到平等和尊重了,只有極少數巨星太太能建立起自己的事業,與丈夫共享資源,而不是隻有生殖屬性。
因此,科比可能是爲自己的性醜聞付出代價最大的巨星之一(比魔術師好點,畢竟沒得病),當時他身敗名裂,贊助商紛紛撤出,球迷對他萬般唾棄,提到他的名字就要加一句“強姦犯”——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科比自己也差點失去剛建立不久的家庭,跟瓦妮莎的關係起起伏伏(性格強勢的瓦妮莎在婚姻中倒是從未做附庸,堪稱科比的主心骨),2011年又是差點離婚,直到科比退役,終於迴歸家庭,夫妻二人才終於有了重燃愛火的意思。
相較之下,比盧普斯新秀時遇上的官司簡直不痛不癢,根本沒影響他職業生涯的發展。而另一位開拓者考慮過的主帥候選人,曾因家暴被警方逮捕定罪、被勒令接受過憤怒管理(大概率並沒有治好)的賈森-基德也是如此:在打斷妻子肋骨一年後,他還成了美國男籃的更衣室領袖,收穫了2008年北京奧運的金牌。
因此,這裡的問題並不是開拓者爲何選這樣的人成爲主教練,而是那之前怎麼還有那麼多球隊選擇他們,那麼多球員支持他們。
* * * *
答案其實很明顯。
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在權力地位不對等的關係中,這句話是不適用的,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只有無盡的剝削和凌辱。(大部分時候是男對女,但偶爾也有史派西那樣的男對男。這個定律也絕不僅限於性別議題。)
不用說科比、基德、比盧普斯、沃頓等等NBA名人得到的寬容待遇,特朗普在被曝出性騷擾言論後照樣當選總統;大法官卡瓦諾被指控高中實施性侵也不妨礙特朗普對他的任命;現任紐約州長被曝性騷擾下屬無數,還是有相當可觀的支持率。
很多時候,的確不能拿當下的價值/道德標準對歷史人物/事件進行判斷,正如我們都傾向選擇性無視愛因斯坦或丘吉爾的種族歧視,而是更願意歌頌他們的人類解放做出的貢獻。
而當下性別議題所引發的社會討論,就是對比十年前,也有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們歌頌勒布朗-詹姆斯如今爲女性製片人爭取同工同酬的義氣,但也不能苛責他對基德科比們的支持。
至於想要比盧普斯或基德做主帥的利拉德,圍攻他討說法就更沒必要了。因爲就算要揪出“強姦文化”的幫兇,也輪不到他利拉德做這個“罪魁禍首”。(事實也證明,球迷逼迫指責利拉德,並沒有影響開拓者高層的最終決策。但選帥一事必然導致利拉德對開拓者的信任裂痕,接下來就看開拓者以及比盧普斯如何彌補了。)
社會道德從來不是一成不變,在不同領域也總有不同尺度,不管那是否真的合理正義,但都是不爭的現實。
對於比盧普斯引發的爭論,《體育畫報》評論稱:“現在不是90年代、甚至也不是比盧普斯活躍的2000年代初了。NBA就有30個主帥席位,能坐上去就是一位教練所能達到的巔峰,而現在,其中一席就將屬於一個被指稱是強姦犯的人了。”
但《體育畫報》可能也犯了選擇性遺忘的毛病。“被指稱是強姦犯的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活躍在場邊教練席、球隊更衣室、以及高管辦公室裡。比盧普斯不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後注:
比盧普斯案件描述出自《出界:揭秘NBA的強姦、暴力與犯罪文化》(2004)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