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遽天氣影響空品 COPD病患易發病

急遽天氣變化影響空氣品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民衆,更容易發病或惡化。(鄭任南攝)

全球氣候暖化,各地陸續出現極端氣候,臺灣民衆也常在一日感受到宛如夏天及冬天兩個季節的天氣變化。臺北醫學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急遽的天氣變化不僅可能造成天災,也會影響空氣品質,尤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民衆,在極端的天氣下更容易發病或惡化,保暖之餘更應戴口罩、減少外出的時間。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教授莊校奇於2017至2022年間,針對國內930名COPD患者進行橫斷性研究,評估極端氣候變化是否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研究涵蓋在1天、7天與30天的溫度、相對溼度(RH)、和細懸浮微粒(PM2.5)的每日平均值及差異。結果發現,每日溫度劇烈變化與相對溼度變化,會導致COPD患者短暫肺功能下降。

研究顯示,在冬季,COPD患者在呼吸困難量表(mMRC)及COPD評估問卷(CAT)的分數都會下降,而在春秋季節中,溫度差異越大,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會下降。該篇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莊校奇強調,PM2.5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已被發現,希望盡力減少PM2.5排放來源,如多搭乘大衆運輸,減少汽機車使用,但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極端大氣變化也會影響環境PM2.5的濃度,進而造成民衆健康的危害。

他舉例,當民衆得知今日白天高溫達26度,晚上卻會降至16度時,即應該提高警覺,在保暖之餘更應戴口罩、減少外出的時間、使用空氣清淨機等。

因爲在極端天氣變化下,溫溼度與空氣污染加成的影響,對民衆的健康危害更爲加劇,容易造成患者症狀加劇或急性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