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陳駿季的農業三問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日前批評農業部的農業保障加碼政策是大撒幣,更痛批民進黨政府許多政策就像在吃「類固醇」,只會一味補貼,只求過了眼前的難關,完全沒有長遠規劃。結果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反駁,質疑柯文哲是否有真正深入農村與農民座談,瞭解農民困難?有無想到當柯坐在辦公室吹冷氣時,農民在田裡辛勤耕作就是在維持消費者的糧食供應?以及有沒有在天災過後到災區看一看農民面對天災時的無力與無助感?

對於一個連雞蛋問題都搞不定的部會,面對外界批評,不僅未能虛心檢討反省,反而提出這樣的質疑,令人搖頭。筆者多年關心國內農漁業發展,在此謹就個人專業立場,對於陳駿季的農業三問提供一些答案:

第一,一直以來坐在冷氣房做決策是外界對農業部施政的普遍評價。柯文哲認爲關心照顧農民方式很多,不只要讓農民有錢花,更要讓農民有錢賺,還要讓老農能安享天倫,而農業部諸多大撒幣的做法,就像吃止痛藥一般,雖可暫時止痛,但是這種行爲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反而會讓病情惡化,屆時更加難以處理,也需付出更大的代價,對農民及農業永續發展不利。

更何況國家預算來自多數民衆辛苦的納稅錢,政府花的每一分錢必須慎重,必須要有「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讓更多人受惠,但是目前政府許多的補貼並不能發揮這樣的效果。柯文哲認爲透過新科技研發創新,來積極建構抵禦氣候變遷的農業生產模式,纔是讓農民擺脫悲情弱勢的正確解方。

第二,近年來農業福利預算不斷提高,但能增加農民經營效益的科研預算,2024年僅55.74億元(佔總預算3.48%),較2023年的61.85億減少6.11億元,根本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以及國際農業的激烈競爭。

第三,政府總是將農業視爲弱勢產業,故以照顧農民爲理由大量給予補貼,討農民一時歡喜,尤其每到選舉就主張調高農業福利(如加碼老農津貼等),給予外界負面觀感,讓務農者沒有尊嚴,年輕人也不願意選擇農業相關科系,遑論投入務農行列。

第四,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對農業影響顯著,國內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預算約10.86億元至18.05億元間,未來隨着極端氣候加劇,農作物造成的損害可能更大。柯文哲並不反對給予救助,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落實農業災害保險,及積極透過新科技來建構抵禦氣候變遷的農業生產模式。

柯文哲關心農業,對於農業政策不僅主張要給魚吃(適度補貼),還要給釣竿(傳授新技術),更要幫忙賣魚(以高價市場爲目標),並承諾當選後將積極推動AI農業,改善農業體質,提高農民經營效能,不讓意識形態影響農產品外銷,讓農民能憑自己的能力賺到更多的錢,讓臺灣農民既有錢又有尊嚴。

(作者爲陳李農改團隊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