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ESG智財權 創企業百年價值

企業不瞭解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價值,ESG就不會爲公司創造價值,而且是未來長線的百年價值。

倡議企業永續與ESG這麼多年來,知名企業高層鄙視ESG價值的現象屢見不鮮,嚴格說起來到目前爲止依然是嚴重的問題。他們認爲ESG是賠錢貨,是成本極小化與獲利極大化的優先策略下來找碴的。

相對地,他們認爲ESG是簡單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以爲拿別家公司、不同行業、人家已經發展出來的各項落地做法,套用到自己公司得了,就可以高枕無憂輕鬆以對了。

在這樣的公司從事ESG法遵事務,一直都是組織內最大的苦主之一,沒人沒資源,同仁主管配合度低,高層與老闆只要得獎,瞧不上過程。因此我們看到ESG人才洪流在市場上快速流動,聽到他們殷切冀盼「下一個會更好」的心聲。而這樣的公司,不管是CSR(企業社會責任)或是ESG的水準,也可以多年來如一日原地踏步,不僅沒進步,有些公司還一路深陷智慧財產權的國際糾紛。

爾近應邀到專利師及智財權(IP)相關組織演講,向與會者解構「原來ESG就是未來的IP」,他們頓悟的迴響讓我感慨良多。ESG被解讀爲潮流、低碳淨零、善盡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及一本每年必做的永續報告書,就是沒被想到,原來它竟然是未來智慧財產權IP的歸屬。人類在地球上要可持續發展,石油經濟已確立必然退場,新氣候經濟的到來,必須要以系統性轉型爲基礎。換言之,從材料、能源、交通運具、建築、農業、環境資源、智能ICT到永續金融,都必須沿着電氣化與數位化進行雙軸翻轉變革。

想活,非變不可。但能否窮則擅長變、變都能精通,那得視能否有ESG治理的高度、強度與效度。「高度」指的是董事會對ESG風險與商機的監管;「強度」指的是高層薪酬綁ESG績效;「效度」指的是ESG變革後帶來的新產品與技術,也就是今後全球科技與經濟勢力重新洗牌背後,臺商的籌碼。

ESG的投資與作爲,必須從法遵與避險的基礎點出發,提升至營運效能改善、人才留任與吸引、客戶關係經營、利害關係人信任與議合,進而內化爲商業策略、競爭優勢的掌握與韌性的強化,成爲品牌信譽、營收與獲利、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這些均是創造營收成長、提升獲利能力、更高的企業長期價值、未來解方的關鍵要角,亦爲社會正面影響力的創造泉源。

歷經四分之一世紀的發展觀察,ESG驅動的科技角力,已使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納入技術移轉的要項;電動車已成全球貿易戰反傾銷的籌碼;因應低碳淨零,勢必崛起的潔淨科技背後所需的先進製程晶圓,世界霸權已將其在地製造視爲上策。新時代得不靠石油、不靠石油來的塑膠與材料、不靠來自大自然生態系的礦物,因爲也靠不了。如果看ESG卻看不到背後珍貴的智慧財產權,這種誤判將爲臺灣帶來本世紀難以想像的經濟災難。

(作者爲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