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懸崖造林隊”:誓把黃土變綠地
新華社西安10月24日電(記者李夢婷、張博文)“慢點兒放樹苗!”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的一處山坡上,“懸崖造林隊”隊長王永紅和隊員們將樹苗掛到無人機上,操作手柄,看着無人機飛向另一側山坡。“以前我們只能肩扛背馱樹苗上山,一天上下山一二十次,今年引進無人機後,效率高多了!”王永紅話音剛落,無人機已返回,等待下一次運輸。
“懸崖造林隊”隊員在操作無人機,將樹苗運到另一側山頭。新華社記者 李夢婷 攝 無人機在運輸樹苗。新華社記者 李夢婷 攝
王永紅今年49歲,參與植樹造林已有20個年頭。他和隊友們在山勢陡峭、土壤貧瘠的懸崖上種樹,因此也被當地村民稱爲“懸崖造林隊”。
宜川縣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腹地,地形複雜,生態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我小時候從河裡舀水,盆裡能有半盆沙,一颳風嘴裡都是沙,在山裡幾乎看不到什麼樹,生活太苦了!”王永紅說,2004年,他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希望能改善生存環境。
“我們開始在山上的平緩地帶種樹,過了幾年,山頭變綠了,只有黃河兩側的懸崖還是光禿禿的,我們就想着讓懸崖也都變綠。”雖然困難重重,王永紅和隊員們還是扛着鋤頭上了山。
“懸崖造林隊”在背苗途中。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 攝
“第一次爬到懸崖上種樹,心裡那個怕啊,往山底看一眼都頭暈!”但路是自己選的,王永紅咬牙堅持着。“沿路酸棗樹刺多,衣服被扎破、身體被扎傷是家常便飯。”最嚴重的一次,王永紅的大腿被樹枝劃傷,鮮血直流,隊友將他扶下了山。
面對懸崖,隊員們想出了“吊繩種樹法”:大家身背樹苗,腰間拴着安全繩,人被吊在懸崖間,離地大約幾十米,面朝崖壁揮動鋤頭,刨坑種樹。“我給隊友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動作要慢,安全第一。”王永紅說,如今,隊員們的汗水澆灌出了黃河沿岸4萬多畝人工營造林。
“懸崖造林隊”隊長王永紅在宜川縣懸崖上種樹(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王永紅帶着記者走上山頭,滿山青綠,一派生機盎然。他驕傲地指着對面的山說:“這是我2017年種下的樹,如今已連成一片了。”什麼時候在哪個地方種的樹,王永紅如數家珍。“每次看到自己種的樹,心裡都美美的!”王永紅說,他說不出大道理,看到山頭綠起來了,就有了繼續幹的動力。
“懸崖造林隊”隊長王永紅介紹種樹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夢婷 攝
家門口變綠了,王永紅和隊員們也成爲當地百姓口中的“種樹英雄”。“我兒子在外工作,每次回家都要跟着我上山種樹,他明白種樹對我的意義。”王永紅說,每當種完一個山頭,他都會看向另一個山頭,“我的心願是終有一天看不到黃山和岩石,如今已實現了三分之二的願望。”說到這兒,王永紅爽朗地笑了起來。
在“懸崖造林隊”隊員們的努力下,荒山披上了綠裝。新華社記者 李夢婷 攝
在宜川縣,還有很多像王永紅一樣誓把黃土變綠地的人。宜川縣林業局副局長袁國榮介紹,宜川林業人組織成立技術攻堅隊,赴山西等地取經,在實踐中反覆摸索,推出了一種以“砌壘石坑、客土回填、大苗栽植、深栽深埋、根部培土”的“石坑客土造林”技術。
今年3月,縣林業局引進了無人機,承擔運苗上山這一工作。“在無人機的幫助下,我們植樹的安全性提升了,效率提高了,樹苗損傷率也降低了,我們會結合實際情況引進更多新技術。”袁國榮說,“創新已經成爲全縣林業人的行動自覺,如果沒有切實創新,就沒有宜川縣220多萬畝優質營造林。”
每次種完樹下山時,“懸崖造林隊”隊友們喜歡一起唱陝北民歌。歌聲迴盪在黃河岸邊的山嶺上,充滿着喜悅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