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產油忙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4日電 題:黃河岸邊產油忙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瓦藍的天空、聳立的鑽井、忙碌的工人、噴涌的石油……國慶期間,在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河套地區300多口石油開採井作業區,2000多名職工繼續工作在勘探開發生產一線。
河套盆地油氣勘探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先後經過多輪勘探未有重要突破。2018年8月,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鑽探出河套盆地第一口高產工業油流井,打破了多年石油勘探困境,展現出該區域良好的石油勘探潛力。6年間,河套盆地原油總產量突破300萬噸。
連日來,在位於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巴彥油田27號石油鑽井平臺上,50米高的鑽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施工人員熟練地操作機械手、鑽機絞車等設備,伴隨着機器轟鳴聲,鑽頭緩緩向大地深處挺進。鑽井隊隊長張哲說:“鑽探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實行全年、全天候工作制,班組成員輪流值守,單日最高進尺可達1750米,確保早日獲得高產工業油流。”
據介紹,巴彥油田共有生產井300多口,日產原油近4000噸,每天都有大量原油通過地下管道、汽車被運送到臨河聯合站進行過磅、脫水、化驗等處理。聯合站站長姜新紅在記錄完原油外輸流量、壓力後告訴記者:“對於石油人來說,在節假日堅守崗位早已習以爲常。國慶假期正是原油生產高峰期,我們嚴格按照流程進行處理,確保發送到轉運站的每噸原油都是達標的。”
每天凌晨3點,原油轉運站內裝載56節原油罐車的火車緩緩駛出棧橋,由此踏上西油東送之旅。轉運站站長李錦帥說:“從去年12月份起,我們原油銷售結束了汽車長途運輸的歷史,全部實現鐵路外運。我們使用智能系統進行原油裝車作業,進一步提高原油發運能力和週轉效率,7小時可以裝原油2700多噸,單月最高運輸量突破11.9萬噸。”
李錦帥告訴記者,他已連續3個國慶節都在崗位上度過,雖然不能和家人共度假期,但是能夠與同事們一起奮鬥在生產一線、爲祖國保質保量外送石油,他感到很光榮。
記者走訪發現,華北油田公司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連續部署10多口超6000米深的探井,單井單層試油最高日產超過1000立方米。河套地區已投運聯合站、轉運站、集輸管線、電力線路、輸油管線、鐵路專用線,進一步提升油氣處理、運輸能力和效率。
據華北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閆睿昶介紹,國慶期間,在確保生產安全、工人輪休的同時,他們採用倒班的方式組織生產,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發揮數字化、智能化採油技術優勢,穩步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的能源示範基地。
油藏開發技術人員趙奕說:“爲保障原油生產,我們堅守崗位,親戚朋友們都給予大力支持。我們會站好每一班崗,爲打造內蒙古西部綜合性能源基地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