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免打針」新型眼藥水直通眼底病竈

經濟部技術處以科專計劃補助工研院打造全國第一個「眼藥技術平臺」,開發全球首創「雙標靶」青光眼藥水以及「不須眼內注射」的溼式黃斑部病變藥水。(王家瑜攝)

溼式黃斑部病變目前只能使用注射治療,工研院開發新藥水,可將藥物帶到眼底病竈。(王家瑜攝)

現代人眼疾困擾多,尤其常見的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每年就有超過35萬人次就醫。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開發2款眼科新藥,包括全球首創「雙標靶」青光眼藥水,以及不須眼內注射的溼式黃斑部病變藥水,皆已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陸續展開二期臨牀試驗,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

青光眼是由於眼睛房水排出機制被堵塞,眼壓異常上升、壓迫視神經而造成視力損傷,患者會感覺視野變小或缺損,嚴重恐導致失明。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標靶藥物與傳輸技術組副組長鄭淑珍說明,眼睛排水有兩大途徑,分別是鞏膜和小樑網,現有的藥物多半是作用在鞏膜,而新藥主要針對小樑網,排水效果較好。

鄭淑珍說明,經實驗發現,在現有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使用新藥後眼壓明顯下降,且該款新藥是全球首創雙標靶,當一個標靶沒效時,另一個標靶仍可以發揮作用,以此解決抗藥性問題。

至於溼式黃斑部病變是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眼底血管異常增生,導致視力退化。鄭淑珍指出,由於病竈在眼底,目前只能使用注射方式治療,而新藥則是以眼藥水形式,由於表面極度親水、分子小,可以通過眼表及各層構造,將藥物帶到病竈;藥效試驗證明,具有取代現有藥物的潛力。

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每年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就醫人數逾35萬人次,且逐年成長中;2019年青光眼健保醫療費就達到15.7億元。經濟部技術處以科專計劃補助工研院,打造全國第一個「眼藥技術平臺」,除了成功開發兩款新藥並完成技轉,目前正協助廠商開發新一代功能型隱形眼鏡,並協助8家生技業者強化眼科新藥研發能量。

全球眼科藥物市場規模在2020年就超過300億元,超過新臺幣1兆元,2028黏上看704億元,成長超過1倍以上。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由於傳統藥物臨牀試驗動輒10年,眼藥最快只需要5年,適合國內廠商積極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