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男籃持續面臨缺席奧運尷尬 要歸化球員嗎

中國籃球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籃球強國差距爲何越來越大?上週,中國男籃在奧運落選賽遭遇兩連敗提前出局,自1984年重回奧運大家庭後首次缺席奧運會。這樣的結局其實並不太意外,但比賽過程多少還是傷了中國球迷的心:首戰以30分的差距輸給擁有8名NBA球員加拿大隊,之後又以25分大敗於目前排名世界第6的希臘隊——兩場比賽一開局便大比分落後,在第一節就早早失去懸念。慘淡無緣奧運讓中國男籃是否需要歸化球員的話題再度被提起。要知道,中國男籃過往曾三次殺入奧運會八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還贏過阿根廷後者在2004年奧運會獲得金牌

其實自國際籃聯2015年修改規則,從東京奧運會開始不再憑藉洲際比賽成績而是由世界盃名次來決定晉級名額之後,中國男籃便面臨無法打進奧運會的危機。兩年前,中國隊本土舉辦的2019年男籃世界盃上輸給波蘭隊,基本無緣東京奧運會,當時就有人提及“歸化”。美籍華裔球星林書豪曾在中國聯賽CBA打球,他能否被歸化曾被輿論津津樂道。與此同時,中國男足最近兩年成功歸化多名球員,不久前殺入世預賽12強,也讓籃球圈再度響起類似聲音,認爲中國男籃應該效仿足球歸化外援,提高國家隊實力

支持歸化的聲音認爲,男籃國家隊實力相比以往下降很多,需要歸化能力突出的外援來帶動國家隊成績。否則長此以往,中國男籃將持續面臨缺席奧運會的尷尬,不利於籃球這個項目和職業聯賽的長遠發展。另外一邊,反對者觀點也很明確:歸化外援讓國家隊“血統不純”,難贏得本土球迷認同,國家隊的進步根本上還是要靠本土球員實力的提高。此外,中國籃球歷史上還從未有過歸化球員,中國男籃多年來又一直是亞洲霸主,與男足的情況不太一樣。

在世界範圍尤其是亞洲,歸化現象早已司空見慣。早在2007年,俄羅斯男籃就歸化了美國後衛霍爾登,後者成爲俄羅斯隊絕對核心,並在歐錦賽上演神奇奪冠的一幕。在亞洲,菲律賓男籃近些年崛起很快,靠的正是使用大量歸化球員(不少有非法之嫌)和雙國籍球員,卡塔爾和約旦等國家隊也如此。韓國男籃歸化美國中鋒拉特利夫(後改名羅健兒)後,雖然在2019年世界盃只獲得第26名,但羅健兒以場均23.0分、12.8籃板成爲賽會得分王籃板王。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國際籃聯的歸化規則比起國際足聯簡化不少。國際籃聯規定,參加國際籃聯賽事的國家隊,可以擁有一名通過移民歸化或其他方式獲得該國合法國籍、且年齡在16歲以上的原外籍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