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縣委託調查列冊追蹤文物文化資產 盼爭取指定一般古物恢復昔日風華

花蓮縣文化局將花蓮福蘭社所存31件繡彩旗幟列爲列冊追蹤文物後,近日也委託專業單位調查其歷史文化及藝術內涵;圖爲花蓮福蘭社貢底繡五獸方形彩。(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將花蓮福蘭社所存31件繡彩旗幟列爲列冊追蹤文物後,近日也委託專業單位調查其歷史文化及藝術內涵;圖爲花蓮福蘭社貢底壓帆。(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豐田碧蓮寺內頭保有自日據時期存留迄今的石雕藥師佛(老佛祖)佛像,由於該文物體現日本移民村的佛教信仰融入在地人的生活記憶,文化局日前將其列爲列冊追蹤文物,並委託專業單位調查其歷史內涵。(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豐田碧蓮寺內頭保有自日據時期存留迄今的不動明王佛像,具地方族羣記憶與信仰傳說, 文化局日前將其列爲列冊追蹤文物,並委託專業單位調查其歷史內涵。(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近年積極列冊追蹤縣內具文化價值的文物,去年中旬委託專業單位,調查花蓮福蘭社所存31件繡彩旗幟及4件木質文物、豐田碧蓮寺石雕藥師佛(老佛祖)佛像及木雕不動明王神像等自日據時代保留迄今的文物歷史、藝術及工藝內涵,屆時完備文化資產價值,將送至古物文資審議會,爭取指定爲一般古物,恢復昔日風華。

花蓮福蘭社爲北管福路派子弟班 ,成立於日據時代大正年間,是羅東福蘭社子弟社,過去會前往臺北大稻埕知名繡莊,訂製大面繡旗、三角旗等,以利出團能壯大聲勢,不過該社在1970年代後,逐漸沒落並解散,留存的31面繡旗輾轉交給文化局保存,花籃鼓架、鑼杆等木質文物則存放在花蓮市延平王廟。

文化局表示,花蓮福蘭社存有的文物是花蓮地區現存可見最早的北管繡品文物,且繡旗年代橫跨日據時期至戰後,雖經歷整修,但繡品及蔥線仍保持着日劇時期的風貌,其中2面更分別落有「臺北市永樂町雲彩製造」及「臺南神光繡莊製造」字樣,除替產地來源提供最直接的資訊,同時也能見證花蓮歷史、 區域聚落、宮廟、人羣與社團發展的關係。

豐田碧蓮寺前身爲豐田神社,裡頭保有自日據時期存留迄今的石雕藥師佛(老佛祖)佛像及不動明王佛像等,不僅體現在地人的生活記憶,更乘載着地方族羣的信仰傳說及文化變遷,因此文化局日前也將2項文物,列爲列冊追蹤文物。

文化局指出,花蓮福蘭社所存31件繡彩旗幟及4件木質文物、豐田碧蓮寺石雕藥師佛(老佛祖)佛像及木雕不動明王神像等物充滿歷史意義,且當時工藝手法頗具藝術價值,值得研究、保存,因此去年中旬開始委託逢甲大學文化資產與文物保存研究中心,對上述文物進行調查研究。

文化局表示,期望透過系統性、科學性記錄的學術研究,深化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凸顯文化價值,同時也能協助檢視文物保存狀況,提供後續保存修護的建議。屆時也會針對研究結果,挑選較具文化資產價值的文物,進行一般古物的提報工作,並預計在7、8月分享整體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