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重新開放 推高國內通膨

中國國家統計局此前公佈,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1%,高於2022年12月的1.8%年增率,但略低於華爾街日報向經濟學家調查預期的2.2%。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着中國擺脫近3年「動態清零」政策後,在被壓抑已久的消費支出推動下,今年經濟將出現反彈。商業調查、電影院票房和旅遊消費表明,今年1月經濟回升。

報導指出,隨着消費者開支增加,尤其是在外出用餐和其他服務方面,經濟成長預料會推高中國通膨,部份上行壓力應會被中國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抵消,因爲薪資成長被壓抑。

隨着西方經濟失去動力和海外需求減弱,中國出口商品反而會面臨通縮壓力。今年1月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年降0.8%,降幅大於2022年12月的0.7%。

高盛經濟學家的模型顯示,今年中國CPI平均在2.2%左右,而去年爲2%,遠低於政府設定的3%上限。

不過,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中國重新開放是否會推高世界其他地區的通膨,各國央行希望通膨從大多數經濟體反覆加息的影響中降溫。

報導引述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重新開放影響全球通膨的最大可能是能源,因爲中國經濟成長加快可能意味着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更大,令價格更高,可能會波及全球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預計,中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5.2%,而2022年爲3%;今年中國將佔全球總經濟成長的1/3左右,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成長預計減慢。

IMF又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強勁反彈可能會使通膨壓力保持更長時間,烏克蘭戰爭持續也帶來通膨風險。但預計今年全球通膨將從2022年的平均8.8%降至6.6%。(編輯:陳沛冰/邱國強)1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