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川阻擊戰:粟裕王牌58師血戰3倍敵軍,拯救10萬志願軍!

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1951年,粟裕大將直系領導的王牌部隊58師,在華川地區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面對3倍於我軍人數的敵軍部隊,58師堅守陣地,以攻代守,付出了相當慘烈的代價,但卻拯救了10萬志願軍,拯救了數以萬計的朝鮮人民,乃至中國人民。

華川阻擊戰的具體情況到底是如何?

志願軍又是怎麼成功抵擋三倍於我方人數的敵軍的?

1950年代,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奔赴朝鮮戰場。一到朝鮮,我軍就給了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一個下馬威,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

麥克阿瑟直到此時也沒有把志願軍的實力放在眼裡,他甚至對身邊的下屬驕傲自得地說:“中國的軍隊來到朝鮮戰場,那就是陪着朝鮮軍隊一起體驗一把被我們打敗的滋味。”

囂張的麥克阿瑟不可一世,但志願軍卻並沒能讓他囂張多久。

隨之而來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戰役,我軍利用朝鮮的地形地勢條件,與“聯合國軍”部隊大範圍展開了穿插戰和夜間作戰,在規避對方優勢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發揮我軍優勢,拿下戰略目標。

1951年,第五次戰役也隨之爆發。在這場戰役的第一和第二階段,我國志願軍與朝鮮的人民軍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不過,我軍的劣勢也在這場戰役中完全暴露了出來。

我們在作戰過程中確實機動速度快,戰略轉移也非常靈活。可是,這就意味着抗美援朝的戰線被我們無限拉長,最後延長到後備資源無法及時補給的程度。

後勤部隊的機動速度是有限的,在戰線拉長的情況下,志願軍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缺衣少食的困窘局面。朝鮮氣候本就寒冷,這樣的條件對我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粟裕大將提出:“繼續進行第三階段的戰役,會讓局面徹底轉變。現在各種現實條件對我們不利,所以,及時撤退和回防,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粟裕大將身經百戰,他當然能非常清醒地看到我軍的劣勢。我們的裝備和資源比起美軍來說本就落後,如今戰線又長,我們已經無法發揮優勢了。

之前的勝利固然可喜,但我軍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絕不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因此,我軍主力部隊決定回防,盡力撤退,保存力量。我們的撤退方向,正是華川地區。

當然,美國是絕對不可能讓我們如願的。他們打算趁着志願軍全面撤退的機會,阻斷我方的退路,提前攻佔華川地區,前後包抄,對我軍實行合圍。

1951年5月20日,美軍在我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動了突然襲擊,並且在極短的時間裡攻破了我軍後續部隊的防線。

此時,戰局十分緊張,信息的傳遞是需要時間的。在美國全力向着華川地區進軍時,志願軍華川地區的駐軍對實際情況還一無所知。

敵在暗我在明,而且美軍的裝備和整體實力也不容小覷。一般情況下,戰爭優勢的天平已經向美軍傾斜了,他們獲勝的可能性也很大。

然而,中國志願軍絕對不是一般的軍隊,我們創造的戰績也是非一般的戰績。等待着美軍來臨的,是粟裕大將領導的嫡系部隊,是在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的王牌部隊58師。

58師是一支鋼鐵一般的隊伍,這裡面的每一位戰士都身經百戰,也都經歷過最危險的場面。他們在朝鮮保家衛國,早已經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

在美軍全力向華川地區開拔時,58師接到的命令卻是:緊跟主力部隊,抓緊時機向後撤退,儘可能留下更多補充能量的空間。

令行禁止,這是中國軍隊的每一位軍人的原則。可是在華川地區,58師的師長卻在沒有接到任何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擅自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當時,師長本也想按照上級首長的指揮,帶領戰士們向後撤退。然而在準備行動之時,他卻根據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他對身邊的警衛員說:“仔細聽,有沒有聽到什麼爆炸的聲音?就在我們周圍,聲音並不模糊。傳令下去,所有人停止行動,原地待命。”

察覺到異常情況以後,師長也馬上反應過來,這是美軍的前鋒部隊來了。雖然他們並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但事實就是,美軍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向後撤退,那纔剛剛經歷一場惡戰的58師可以調整自己的狀態,也能擁有一點喘息的機會,或許可以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來迎敵。

可這樣的話,敵人在華川地區可以無所阻礙地前進,很快就能趕上我軍的主力部隊。我們決定撤退本身就是爲了暫避鋒芒,如果讓他們闖過去,那我軍的計劃就全部泡湯。

無論如何,絕不能讓美軍越過華川地區。可是,能抵擋美軍的,只有58師了。師長只經過了一瞬間的糾結,就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準備應戰。

保存58師的戰鬥火力固然重要,可爲主力部隊爭取機會則更加重要。任何時候,中國軍人都必須要以大局爲重。

敵衆我寡,誓死不退

此時的58師,狀態實在無法與全盛時期相比。在剛結束不久的惡戰中,許多戰鬥精銳力量都犧牲或受重傷,沒有辦法再上戰場。許多火藥也用了大半,衆多裝備都已經受損嚴重。

就算志願軍有着輕傷不下火線的原則,可加上輕傷員一起計算,58師的戰鬥人數也就一萬人左右。一大部分人身上纏着繃帶,這場面怎麼看怎麼壯烈。

然而美軍是什麼狀況呢?奪取華川地區,是美軍勢在必得之事。所以,美軍派過來的部隊,完全是他們的精銳之師,戰鬥力極強。

更重要的是,美軍還擁有二百多輛坦克和五百多門火炮,每位士兵手中幾乎都握有重機槍。他們的戰鬥人員精神抖擻,幾乎沒有負傷的情況。總人數達到了30000多人。

兩相對比,我軍58師的狀況可想而知。

所有將士們都知道,這場仗一到開打,大家或許會在戰場上犧牲。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都有想念的家鄉,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

在師長的統一安排下,陣地被分爲了兩個部分。師長說:“我們和敵人的情況對比,大家都能看得清楚。現在,守在陣地上防禦,幾乎是沒有作用的。我們要想掌握主動權,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以守代攻。”

師長打算採用兩翼戰術,把主要力量分配到東西兩個方向,從兩個方向同時進攻,把敵人的力量也化解到兩個方向。

我軍必須守住大後方,所以我們慣常使用的穿插戰術絕對不能再次使用。兩翼包抄,是當前的劣勢情況下,我軍能想出的最好的辦法。

經過對敵人力量的分散,我軍成功佔領了戰線附近的幾個高地。自上而下進攻,場面局勢一度好轉。

不過,敵衆我寡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敵人的人數比我軍的三倍還多。即使戰局有所好轉,我軍承擔的壓力也並沒有減輕。

師長再一次面向全師下達了死命令:“全體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

一位名叫卜廣德的戰鬥英雄,在這場戰役當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和戰友們一起與敵人搶佔一個陣地,雙方都以軍旗爲信物。我軍的軍旗被握在卜廣德的手中,他也奮勇當先,始終牢牢保護着軍旗。

與敵人的戰鬥持續了三天三夜,他們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也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地進攻。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卜廣德看着自己身上的軍旗,始終站立着不肯倒下。此時此刻,他的身上已經中了好幾槍。

千鈞一髮之時,他拿着軍旗向前衝,並在敵人的面前把軍旗插進了陣地之上。做完這一切以後,他頂着敵人的攻擊,第一時間把敵人的軍旗砍倒在地,成功捍衛了我軍的尊嚴。

到最後,他的身上已經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從頭到腳幾乎都是槍傷和刀傷。他血肉模糊,卻始終保持着屹立不倒。他就好像另一種意義上的旗幟,用生命守護着我們的軍旗。

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的戰友們,看到高地之上高高飄揚的軍旗,看到軍旗旁邊站立的已經看不清面容的血人卜廣德,每個人都淚溼眼眶。

戰友的付出,讓他們更有動力。不懼一切代價,誓死守住華川地區,誓死守住戰友的犧牲價值,他們退無可退。

彭德懷彭老總在得知此事以後,對鋼鐵般的王牌軍隊58師大加讚賞。他說:“這是一支榜樣和楷模之師,他們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也付出了最大的犧牲。”

當然,指揮部也第一時間調出了救援部隊。60師正在緊急奔赴華川地區的戰場,並做好了從58師手中接過守護陣地的任務的準備。

此時此刻,在美軍的眼中,58師就好像是一支打不穿的隊伍,一堵打不透的銅牆鐵壁。他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戰術,也在戰場上打出了各種各樣的配合,然而華川地區還是被掌控在我軍的手中。

僅僅只有一萬人的58師,註定會成爲美軍三萬多人終生的噩夢。

素有“戰場之狐”之名的李奇微,一向以戰術詭譎著稱。可是面對這種情況,他似乎也束手無策。

有人提議,不如利用我軍空中力量薄弱的特點,從空中對華川阻擊戰的防線進行突破。只要空軍可以帶着陸軍部隊以及裝備從空中繞到58師的大後方,那麼美軍的前後力量就可以對我軍形成夾擊之勢。

然而李奇微卻說:“現在這種情況,我們自己再經不起一點損失。如果從空中飛,他們把我們打下來了,無端損耗的資源該怎麼來彌補?這個辦法,實在太過於冒險。”

戰局的演變,迫使美軍不得不採用保守戰術。而在保守的前提下,唯一一個有希望破局的辦法,也被他們親口否認。

僅僅依靠陸軍來突破58師的防線,這對於美軍來說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58師的戰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可這道防線卻始終堅固。

而且,以守代攻的戰術,確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雖然我軍有二千七百多名戰士傷亡,但美軍卻被殲滅了7000多人,這實在是個震撼的奇蹟。

1951年6月8日凌晨,60師趕到了華川地區,並及時補充戰力,穩穩地從58師手中接過了守護陣地的重任。

在戰場上浴血拼搏了十多天的58師的戰士們,也終於能夠暫下火線,得到一點休整的空間。

這場華川阻擊戰,放到整個世界的軍事戰爭實踐中進行對比,都堪稱一個奇蹟。

戰爭開始之前,美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兵強馬壯,而我軍卻剛剛經歷一場惡戰,將疲憊,裝備緊缺。美軍人數三萬餘衆,個個精神抖擻,我軍只有約一萬人,其中還包括輕傷員。美軍擁有數量可觀的坦克和火炮,我軍卻只有一點儲備不足的自帶武器和繳獲物資。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場雙方實力懸殊的戰鬥。不管從什麼視角來預測,我軍都會丟失華川地區。

然而,粟裕大將的嫡系部隊、我軍的王牌部隊58師,就是一支不走尋常路的部隊。我們在最可怕的情況中堅守着,獲得了這場阻擊戰的完全勝利。

只有英勇團結的中國軍隊,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如此光輝的奇蹟。只有英勇團結的中國人,才能一次又一次挽大廈於將傾,把中國的大國力量展現在世界各國的眼前。

結語:

華川阻擊戰,這場戰役在後來的中國軍事學院中被反覆提及。乾脆果斷的決策、恰如其分的戰術、全軍上下的團結、視死如歸的精神,每一位58師的戰士,共同造就了這場軍事史上的奇蹟。

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民族,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中國人也是一羣善於創造奇蹟的人,在幾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支撐着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