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解放軍懲罰式嚇阻 國軍難敵「疲憊戰」(蔡裕明)

解放軍鎖臺軍演之前東部戰區甫更換海軍司令員與海軍政委。其中新任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司令員王仲才,原爲武裝警察部隊海警總隊司令員,新任海軍政委梅文,曾擔任解放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政委,以及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政委。(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中國大陸旋即針對臺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其中解放軍的東部戰區在這一波的對臺軍演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需要關注的是,在軍演之前解放軍東部戰區甫更換海軍司令員與海軍政委。其中新任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司令員王仲才,原爲武裝警察部隊海警總隊司令員,也曾爲正連級飛行員。

與此同時,解放軍東部戰區新任海軍政委梅文,曾擔任解放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政委,以及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政委,應與去(2021)年擔任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員的巨幹生有共事經驗。兩位東部戰區高階將領的更換以及對照這幾波的軍演與駭客攻擊,解放軍實際上已開始對臺進行混合戰爭的實際演練作爲。

解放軍海軍與海警的協同能力

許多文獻或研究已指出,解放軍正推動「灰區衝突」或「混合戰爭」的戰略,藉此推進與捍衛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海洋權益。其作爲即是,通過低於公開交戰的門檻,逐漸改變具有爭議地區所有權之「認知」,例如,島嶼、岩石或低潮高地,或在具有爭議海洋空間管轄權建構「新現狀」,並且利用海軍、海上執法(海警)與海上民兵三種不同的戰略部隊達成中國所設定之戰略目標。

在中國大陸,海軍爲一個獨立軍種,而海警總隊則隸屬於武警部隊與中央軍委,兩者分工明確。解放軍海軍負責維護海洋領土主權,海警部隊則肩負海洋維權與執法活動。因此,在執行海上執法任務時,因中國海軍不承擔海上執法職責,中國通常會部署白色船體的海警船。此外,中方認爲海警船意義上爲民用,倘若海上發生危機或對抗,可較易控制局面,不會過快升級和失控。

近來北京更以海上執法爲由擴大其海權,並援引中國的《海警法》修正案以及對臺灣海峽強硬的領土主張,海警將可在「國家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海上正在受到外國組織和個人的不法侵害或者面臨不法侵害的緊迫危險時」,「採取包括使用武器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制止侵害、排除危險」。隨着中國面對日益複雜的海洋情勢,解放軍海軍將爲海警執法提供支援,如資訊共享或海上執法或災難援助等,也仿效西方國家進行海軍與海警的聯合演習。

而出身於海警總隊司令員的王仲才現擔任東部戰區海軍司令員,使得海軍與海警總隊將在指揮控制、裝備、人員、資訊共享等多方面密切合作,並將擴大海軍與海警的聯合演習,以及增加對於臺灣與日本的海上壓力。這些新的聯合行動已在近來中國於領海的訓練演習中得到落實。2018年5月,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指出,由海軍、海警和民用船隻組成的聯合任務組首次共同在西沙羣島附近海域巡邏。並且就在斐洛西訪臺前,金廈海域曾發現多艘中國的海警船艦。

海軍與戰略支援部隊的情報共享

倘若國家欲對於特定海域實施控制,探測、識別與追蹤海上船舶僅是最爲基本的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任務之一。

在今年8月中國大陸對於臺灣這幾波軍演當中,戰略支援部隊亦扮演重要角色。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主要職責爲,對作戰行動提供支持,整合網路、電子戰與心理戰等戰法,讓解放軍在區域衝突或大國競爭的場域當中獲得優勢。

解放軍海軍已轉移20艘056型多用途護衛艦給予海警。雖移除反艦飛彈、近程防空飛彈與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等軍用武器裝備,但保留與指揮中心與其他軍事連結點相連接之數據鏈,此種平臺可能促使整合解放軍海軍資產,利用通信設施共享航運情報數據,並讓雙方的部隊建立共同的作戰圖景以提高海上態勢感知能力。

曾爲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政委的梅文,應認同戰略支援部隊爲聯合作戰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戰略支援部隊之行動將與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部隊相結合。梅文作爲東海艦隊政委與曾任戰略支援部隊的經驗,將協助延續在高頻定向儀、衛星、地面雷達、海基雷達與天空雙基地預警雷達等之投入,獲得更爲精確與更爲即時蒐集情報,開發能夠針對遠洋船隻的ISR網絡,可讓解放軍利用遠程飛彈實踐反介入/區域拒止,甚至可能建立海基核子嚇阻的壁壘。

解放軍的「常態組織戰備警巡」的警訊

解放軍東部戰區於8月10日宣佈,對於臺灣的軍事演習從「聯合軍事行動」改爲「常態組織戰備警巡」,意味着解放軍對於臺灣的混合威脅型態,在海洋方面將進一步落實海上民兵襲擾、海警警戒與海軍阻援的型態,王仲才與梅文的背景與經驗讓解放軍進一步實踐聯合作戰。

軍事戰略上常見的型態爲消耗戰與疲憊戰,消耗戰意味着減少對手的作戰能力,疲憊戰則更進一步耗盡對手的作戰意願,解放軍這波對於臺灣一連串軍演的混合戰爭戰略,雖然臺灣民衆近8成的民調顯示無懼中國的軍演,但國際社會的解讀卻非如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才指出「近期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臺海緊張情勢急遽升溫」,德國與法國軍機開始於亞太地區進行軍事部署,美國的雷根號航空母艦也延長在西太平洋的巡航時程。

相對較弱的海軍若要實施懲罰式嚇阻較爲困難。在力量懸殊的情況,若要建構美國海軍所擁有的懲罰性海軍爲小國能力所不能及之處,並在力量不對稱情況下,追求懲罰式嚇阻有其內在風險。對於小型海軍而言,有效嚇阻並不意味着追求勝利爲首要目標,相對的,必須保持能夠對於對手造成大量物質損失的能力,從而改變對手對於侵略優勢的想法,透過延長衝突的能力,小國或許能夠獲得國際同情或援助,從而提高對手發動戰事的成本。

由於核武的發明減少實際軍事力量的使用,龐大且有能力的海軍嚇阻已成爲國家外交措施最有效用的軍事選項之一。其原因在於,海軍與陸軍及空軍相較,海軍的靈活性、連續性及嚇阻性都更強,海軍可透過艦隊存在、海軍干預與海軍封鎖來達成政治上的實踐性。

根據魯瓦克(E. N. Luttwak)海軍「勸服理論」,包括潛在的海軍勸服與主動勸服。潛在的勸服爲各方將軍事資產與能力視爲潛在威脅的方式。例如,解放軍對於臺灣的「常態組織戰備警巡」被視爲針對美國與臺灣的潛在合作伙伴關係的舉措,以及藉此驗證海上民兵、海警與海軍的協同能力。然而,對於臺灣與美國而言,這是以西太平洋爲目標的戰術威脅,並對於美國與日本安保聯盟範圍的政治進犯。

另一方面,主動勸服爲美國的聲明或實際行動,美軍航母「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近來動向則受到相當關注。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透過新聞稿指出,維持和平並保持戰備爲目前政策原則。爲使這種「語言」成爲可信的嚇阻,華府需讓中國認爲這是可信的,並影響北京的決策。

克勞塞維茨認爲戰爭是通過其他方式的政治是正確的,軍隊影響事件的能力同樣受到當前政治現實之限制,這些政治現實包括國際聯盟和協議。近來除臺灣舉行漢光軍演與萬安演習外,8月1日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與印度等國於印尼舉行「超級神鷹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的年度演習,8月19日美國、英國、澳洲、德國、日本與南韓等國於澳洲參與「漆黑」(Pitch Black)聯合軍演,似已建構出「全球圍中」的態勢,顯然許多國家已警覺到「常態組織戰備警巡」的「新常態」的威脅。

臺灣所面對是一個擁有全方位資訊優勢的對手,擁有自身的衛星導航系統和通信網絡,以及中國對社會的高度控制能力,並且解放軍的組織現已結合多種技術和文化能力,以及能夠在不同條件下發揮各種功能的資產,臺灣則需要更爲謹慎的面對解放軍的聯戰思維與「技術突襲」的新舉措。否則未來在解放軍不斷的常態警巡所製造的「疲憊戰」中,恐怕會更加無力遏阻大陸「武統」的趨勢。

(作者爲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