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賣車“殺瘋了”,但有一點擔心

文/守一

湖北的“最強汽車補貼”,突然點燃了久已沉寂的燃油車市場,刺激的外地很多人都恨不得要去湖北搶車。

3月以來,湖北聯合多家車企推出大額政企購車補貼,包括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東風風神等品牌,最高補貼額度達到了9萬元。

雖然有“湖北戶籍”“上湖北車牌”等限制,如此真金白銀的大手筆,還是讓當地相關4S店一時被擠爆。有員工說,從業十年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01 不得不救

最強補貼看似突然,其實一切有跡可循。三年疫情之後,拼經濟已經成爲全社會的共識,而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選項並不多。

按照過去的經驗,拉動經濟最立竿見影的,本來是房地產。可是就在上個月,武漢已經把房地產歸爲“困難行業”。雖然隨着政策逐步放寬,一些大中城市的樓市有回暖跡象,但是要重回昔日輝煌,至少短期是沒有什麼指望的。

就拿武漢來說,去年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房地產的政策。包括預售資金監管優化、房貸利率下降、二套房首付降低、二環外限購解禁,二手房帶押過戶等等,可不管怎麼想方設法“限購鬆綁”,樓市都難見大的起色。

原因也不難想象。經過持續多年的“房住不炒”政策引導,社會已經普遍失去房價還會持續上漲的預期,很少有人會把房產當成最佳的投資渠道,更何況宏觀層面的政策也不可能鼓勵投資性買房。

至於剛需,畢竟是有限的。疫情之後全民口袋收緊,消費觀念也發生變化。即便政府想通過補貼來刺激消費,一棟房相比於一輛車,所需資金也不是一個量級。補貼少了杯水車薪,補貼多了財政出不起,還可能有來自各方的壓力。

樓市之外,汽車市場就成爲湖北很自然的選擇。汽車是湖北第一大支柱產業,有數據顯示,2021年湖北汽車產量209.9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8%,位居全國第四、中部六省第一。

撬動汽車消費,對湖北來說就是多贏的事。而東風汽車集團成爲這次補貼的主要合作對象,也有其必然性。

上個月東風汽車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其2023年1月汽車銷量爲108,088輛,同比下降64.4%。母公司和附屬公司的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均超過60%。數據直觀反映了公司近年發展的困境。

地方要快速拉動經濟發展,企業要走出困境,於是一拍即合。對地方政府來說,這既是促銷費救經濟,也是救舉足輕重的企業。

02 能救多久

從公佈的方案來看,補貼是政府和企業1:1的投入。最高補貼9萬元的一輛車,政府就要出資4.5萬元。從目前瘋搶的形勢來看,這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筆財政支出當然促進了大宗消費,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更是雪中送炭。但是在雙贏之外,也還是有暫時看不見、但卻不能忽視的問題。

其一是公平性的問題。東風汽車集團在湖北舉足輕重,保證它的健康發展很有意義,可作爲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湖北不只有這一家車企。大筆財政資金做不到雨露共沾,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企業的發展?

汽車不像其他快消品,一個普通家庭購入一輛車,也就意味着好幾年內不再會有購車需求。那麼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未來的潛在消費者就少了一批。比如2021年剛在武漢落地製造和研發項目的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會樂於看到湖北現在的“史詩級大促”嗎?

其二是可持續的問題。目前湖北的“最強汽車補貼”是持續一個月,以這麼大的促銷幅度,一個月的時間足以消化本地大部分的目標消費者。對具體企業來說,無異於打了一劑強心針。

可是這種力度的促銷,偶爾來一次可以,不可能成爲常規選項。一來財政可能吃不消,二來無異於擾亂市場定價體系。如果讓消費者形成可能經常有大額補貼的預期,那沒有補貼就會壓制購車需求,這不僅對這次有補貼的企業,對所有的車企可能都是傷害。

而沒有補貼之後,像東風這樣已經呈現發展頹勢的企業,還能不能擋得住新能源汽車的攻勢?如果沒有新的發展增長點,那這一次的“史詩級大促”,從長遠看是利是弊,還是未定之數了。

不管怎麼說,這一最強汽車補貼,對於汽車市場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價格戰可能會在更大層面上演。對有購車意願的消費者來說,這倒是難得的福利機遇。

這可能也是一個信號,全力拼經濟的賽道已經開跑,各地爲了搶佔先機,都在想着怎麼不走尋常路的放大招。但怎麼評估這些大招的合理性,會不會造成涸澤而漁的現象,也是不能逃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