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1.3億年劍龍化石 皮膚印痕完整

皮膚印痕保存完整,河北首次發現兩具完整「熱河生物羣」恐龍化石。(取材自央視新聞)

在河北省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古生物學家首次發現兩具1.3億多年前「熱河生物羣」植食性恐龍化石,其中一具角龍類化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補角龍類恐龍演化發展「斷煉」的重要一環;另一具劍龍類化石,骨骼、皮膚印痕保存近100%,保存面積和完整程度世界罕見。

來源:YouTube

央視新聞報導,角龍類恐龍爲較原始的角龍類,體長約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張福成教授介紹,一般認爲角龍類恐龍演化由原始到成熟過程中,頭上逐漸出現大型角等頭飾,行走方式也從兩足轉向四足。出自早白堊世地層,兩足行走、具有微弱的頭飾結構,恰好處於這一轉變的中間位置,是填補角龍類恐龍演化發展「斷煉」的重要一環。

另一具劍龍類恐龍化石全身骨骼完整、清晰可辨,是「熱河生物羣」及河北省境內首次發現劍龍類恐龍,體長約5米,比河北省以往發現的其他恐龍都要大得多,說明早白堊世時期中國北方依然有劍龍類恐龍活動。該劍龍類恐龍保存有完整的皮膚印痕,其保存面積和完整程度世界罕見,開展對它的修復工作對於揭示劍龍滅絕與環境變化的關係等科學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另據中新社報導,福建省政和縣發現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這件化石發現在距今1.5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屬於鳥翼類恐龍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爲「奇異福建龍」。這是世界上侏羅紀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鳥翼類恐龍,也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河北首次發現兩具完整「熱河生物羣」恐龍化石。(取材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