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臺灣暖化將持續到世紀末…報告:海平面上升1縣市最嚴重

臺灣首份「氣候變遷科學報告」發表,指出若全球暖化持續惡化,未來夏季恐長達7個月。記者曾原信/攝影

文/記者胡瑞玲

環境部與國科會日前發佈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這也是去年氣候法通過後,我國第一本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報告顯示,臺灣暖化將持續到本世紀末,若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夏天恐長達7個月、高溫逾攝氏36度的天數將增加75天,且海平面將上升,雲林、臺南、彰化、基隆等縣市溢淹面積增加顯著,農作物產量也會受影響。

國科會2011、2017年,曾先後對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並根據臺灣本土模型,發佈二次「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氣候法上路後,根據法規再度發佈新版本,並更名爲「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內容包含全球及東亞氣候變遷概述、臺灣氣候變遷現象與衝擊資訊、氣候變遷風險與調適科學架構。

●重要糧作 因高溫減產量

根據報告,若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的夏天恐長達7個月,除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外,水稻、玉米等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將受高溫影響而減少。

模式評估,水稻產量整體趨勢下降,世紀中、末分別減少13%及18%,玉米產量整體也呈下降趨勢,世紀中、末平均分別減少10%、17%。

●動植物棲地 適生面積減

生態上影響,天然森林面積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反映動植物棲地變化,適生面積僅餘現在的16.08%。水溫若高於攝氏33至34度,不利於海草生長,全球海洋生物量於2030年後下降幅度逐年加劇,高碳排情況下,2060年後生物量將大幅減少。

●極端降雨 每10年來一次

報告提及,全臺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連續不降雨日數將增加、豐枯水期的差距也增加,乾旱事件強度及頻率提高,極端暴雨將成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此外,未來侵臺臺風數量受暖化影響將減少,但風速及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臺灣水資源管理及災害風險都有影響。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此份科學報告利用各情境,顯示臺灣暖化將持續到本世紀末,未來夏季延長、冬季縮短,乾溼季降雨差距增加,且暖化不利污染擴散,將導致秋冬空氣品質更差。

●海平面上升 雲林最嚴重

中央大學水文及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說,在暖化攝氏2度情境下,臺灣海平面預估將上升34.5公分,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並以雲林縣情況最嚴重,溢淹最大深度超過2公尺,淹沒面積達4.3%;其次爲臺南市,溢淹最大深度1.5至2公尺,淹沒面積3.29%。

全球暖化下的臺灣氣候變遷。( 製表/聯合報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