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龍:夯實實踐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四個着力點

本報記者 曹馳 北京報道

當前,關於新質生產力的學習研究熱潮持續升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組合的優化躍升爲基本內涵,爲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誌,特別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那麼,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哪些路徑和方法?《中國經營報》觸角“零觀財經”欄目邀請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韓文龍教授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度解析。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

在韓文龍看來,新質生產力體現在“新”“質”“先進性”等多個方面。

首先,新質生產力的“新”體現在要素構成新,即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新質生產力要素構成是由先進的,或者是新型的勞動者作爲新質生產力參與的主體。新型的勞動者要掌握新的科技,具有新的技能。勞動對象亦擴展到了深空、深海、深地探測,以及數字虛擬空間,且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勞動對象的範圍越來越廣。新的勞動資料則主要是用數字技術、數字設備、人工智能設備等新的工具、新的設備來進行社會財富的創造。

就具體表現而言,一是新技術,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通信、衛星通信、深空深海探測等一系列相關的新技術。目前來講,比較成熟的是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其他一些技術也陸續會在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形成較大的影響力。二是新產業,諸如數字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綠色經濟相關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深空深海探測相關產業等。三是新業態,即以個性化、定製化、體驗化爲代表的新商業模式、新服務模式。四是新領域,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醫學、生命科學等。

其次,新質生產力的“質”主要表現爲新本質、高質量、高品質、質優勢。新本質,即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定要創新驅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改變發展方式的本質;高質量,即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服務於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趨向;高品質,就是要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發展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過得更好;質優勢,即一定要在“質”上面體現出優勢,包括要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建成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相關體系等,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最後,新質生產力的“先進性”體現爲:一是要素構成的先進性,包括新型的勞動者,戰略性科學家、高級工程師、領軍的企業家、高級技術工人等,以及新的勞動對象和新的勞動資料。二是推動力量的先進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推動力量來自多個方面,例如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推動效應和牽引效應、新技術發展形成的新的產業領域,以及新的社會分工協作體系,包括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社會之間、國家之間的分工協作體系。 三是企業結構、產業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先進性。從企業方面來講,會有更多的企業代表高新技術,或者是新產業。從產業結構來講,即中高端的產業結構。從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講,即基於新的科學研究產生的前沿性的、顛覆性的科技或者知識。

韓文龍認爲,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質態,是在新發展階段,新型勞動者利用新型勞動資料等作用於新型勞動對象,依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新產業,以及構造新的社會分工協作體系,創造社會新財富的能力,是一種綜合型的能力。

韓文龍表示,作爲先進生產力新質態,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應該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或者說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這裡的創新包括幾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的創新;二是產業的創新(新產業);三是發展方式的創新,即綠色發展方式;四是制度的創新,例如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的生產關係,以及相關的制度;五是人才的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意義

爲什麼現階段提出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韓文龍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即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三新一高”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抓手。所謂“三新一高”,就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背景。同時,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期,從過往情況來看,每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科技革命大概持續的時間是30年到50年,每一輪的科技革命都會帶來一系列技術羣和產業羣的出現,會帶來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躍升。只要抓住這個機遇期,就可以在新技術和新產業方面實現彎道超車,爲我們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和產業支持,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術背景。此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已成爲時代的主流,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碳排放高峰已經過去,而發展中國家還需要通過化石能源的使用來進行發展,這就面臨着國際上關於碳排放權的標準的制定和分配問題。並且,我們的發展也面臨着資源的約束、環境的約束。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定要綠色低碳發展,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式背景。

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戰略意義,韓文龍認爲,一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要建成現代化強國,就需要以經濟發展、科技發展等爲主的綜合國力不斷躍升,要提升綜合國力,發展非常重要,尤其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如何實現經濟、可持續、高質量地發展?就是新質生產力。二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就需要找到推動力,這個推動力就是新質生產力,它有助於提升中國全面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國際競爭中有更多的話語權。三是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種舉措。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關鍵要靠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能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業,進而產出更多的新產品、新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對健康、醫療、養老、教育、環境各個方面的需要。

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而言,韓文龍指出,短期來講,就是高質量發展,因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中期來講,就是要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科技的整體水平和產業水平,尤其是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長期來講,就是增強綜合國力,包括經濟、科技、軍事、政治影響力等各個方面,提升發展的質量,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目標。

夯實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基礎

對於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問題,韓文龍表示,需要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基礎。其中,實踐的動力是實現科技革命,即科技的革命性突破,關鍵是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綠色技術、健康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深海探測技術等領域要實現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實踐的核心是要實現要素的優化配置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把勞動、土地、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要配置到新技術、新產業,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裡去,提高我們的全要素生產率;實踐的載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方面是傳統企業或產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佈局和發展壯大。

韓文龍認爲,發展新質生產力需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蓄水池。新型勞動者怎麼來?就要靠教育、靠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裡面專章論述了科技、人才、教育,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專門提到科教興國戰略,說明教育人才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優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體系。比如,小學、初中是不是要逐漸開設人工智能的課程,大學、高等教育是不是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深空深海探測、健康生命醫學等領域做好專業的佈局和調整,現有的人才能不能進一步地通過培訓提升科技視野,現在的人才評價體系能不能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等。

二是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形成關鍵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體系。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面臨的經濟規律和創新規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導致風險不確定性比較大,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面臨“歸零效應”風險,尤其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領域特別明顯。只有建立一個國家、企業、科研院所等社會主體、市場經濟主體多元合作協同攻關的體系,才能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三是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尤其要前瞻性地佈局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就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載體包括對傳統產業的改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數字技術、綠色技術進行改造,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同時,在現代化產業體系裡,目前與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非常相關的是前瞻性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四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創新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從供給的角度,或者是供給側的角度來發揮作用。而供給要有需求匹配,就是新技術、新產業產出的新產品和服務要滿足需求。同時,需求要進一步擴大,尤其是以收入爲基礎,不斷提高收入水平,擴大需求。

五是深化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尤其是要激發人才、勞動、數據等創新資源的活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靠市場,要讓人才、資本、數據等各類創新要素都投入到新技術、新產業中,這就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六是擴大開放合作,打造全球性的開放的創新生態體系。發展需要各類資源,諸如人、財、物,尤其是智力資源。這些資源一部分需要國內提供,另一部分則需要國際提供。打造一個全球性的、開放性的生態體系,有利於將我們的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得更好。

七是推動綠色科技、綠色產業、綠色生活方式的實現,走綠色發展之路。新質生產力也是綠色生產力,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鮮明的底色。注重綠色發展,綠色科技、綠色產業、綠色生活方式等,有利於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百姓實現更美好生活需要的願望。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着力點

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着力點,韓文龍認爲,第一是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目前,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數字技術發展比較快,數字經濟也是蓬勃發展,在各國經濟中的佔比越來越大。數字經濟以數據要素爲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爲重要的推動力量,其本身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數字技術的發展可以處理更多各種類型的數據,進而形成新的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

第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對整個社會全局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具有知識、技術比較密集,資源耗費比較少,生產潛力大,綜合效益高,帶動影響作用強等特徵,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如5G、6G、衛星通信等,以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產業。

第三是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可能的支柱產業。比如類腦智能,人工智能發展到類腦智能就更加智能化;又如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儀器等;再比如基因技術,雖然不像數字技術發展得那麼羣體化或者成熟,但是未來一定會取得重大突破,它對疾病的治療、生命健康的延續都有很大幫助;還有未來網絡,包括星鏈、衛星通信、海底光纜等,深空、深海、深地探測,以及新能源和儲能技術等,這些都是未來產業,現在佈局未來產業,未來則將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四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綠色技術等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它們的科技含量,提升產業結構的水平,讓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提升整個經濟結構的水平。

(編輯:曹馳 審覈:張榮旺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