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脊柱旁感染」引發敗血症險些喪命

李姓病患X光片發現第四、五節腰椎椎間高度變窄突出合併神經壓迫,MRI也發現炎性反應。.(陳世宗翻攝)

張廸生院長建議,民衆如果長期背痛或坐骨神經痛,又合併發燒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因耽誤病情引發敗血症而有遺憾!(陳世宗翻攝)

54歲從事粗工的李姓病患,近月飽受背痛及坐骨神經痛,患者表示以往只要休息足夠狀況會好轉,偶而也會到中醫鍼灸或拔罐而獲得改善。近期背部疼痛加劇,甚至腰桿無法挺直、痛到寸步難行,至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外科就醫;經張廸生院長判斷他的疼痛指數八分,建議要住院觀察,原先病患不肯辦理住院,回家後沒多久還是痛到不行趕緊掛急診。

張廸生院長說,經驗尿抽血檢查,李姓病患的體溫微高(37.8度C),血糖值、白血球及發炎指數CRP15.64mg/dl(正常值應小於1)都偏高,且膽紅素1.98mg/dl有黃疸現象,透過X光片發現患者第四、五節腰椎椎間高度變窄突出合併神經壓迫,MRI也發現炎性反應,張院長認爲病情不單純,若只是背痛,應不會出現嚴重的發炎反應以及黃疸。

張廸生指出,如果沒有發燒發炎反應,多半會先以抗生素治療,但李姓病患的病情罕見,研判要立即開刀,否則會有危及性命之虞。果真開刀時在第四、五腰椎左邊脊柱旁發現膿瘍且有感染合併漸進性敗血症,於是先做後位腰椎微創減壓術以及膿瘍清創,傷口清乾淨後,再做骨內固定及骨融合手術。

李姓患者術後的白血球、發炎指數、疼痛指數都下降,出院前肝功能及血糖值均恢復正常,住院將近十天病情好轉,已順利出院。

張廸生說,脊柱旁感染好發部位在椎間盤、椎間盤旁的骨頭結構、椎間盤內硬膜上的空間以及周邊軟組織,盛行率在骨頭肌肉骨髓炎中約佔4%,發生原因主要由其他部位的血行擴展導致,常見的可能危險因子包括泌尿道感染、腰椎術後及軟組織感染,還有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以及藥物成癮者等。

患者通常會出現局部脊椎疼痛、局部肌肉收縮、反覆發燒、發炎指數及白球血值上升等情形;通常會先以抗生素治療,若疼痛指數沒有改善且運動功能變差,則會建議開刀手術治療,此案例因有感染現象,擔心引發敗血症,故決定立即開刀處理。

張廸生院長建議,民衆如果長期背痛或坐骨神經痛,又合併發燒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因耽誤病情引發敗血症而有遺憾;手術後也應觀察是否仍有發燒情形,也應遵照醫囑好好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