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 放大錢的價值
「錢就是在你需要時不會來。」這句話是E先生說的。他的祖父和雙親都是公立國中的老師,而他今年67歲,兩年前從公司退休。談到自己從父親繼承資產的時間點時,他隱藏不了遺憾。
40年前,E先生在27歲結婚並蓋了房子。當時的房貸利率比現在高,每月的還款壓力很大,他尋求父親,希望對方提供金援。
由於他們家代代節儉,再加上知道父親在自己買房時的前一年,因祖母去世而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他以爲父親會欣然同意援助他這個獨生子,但這個希望被徹底粉碎了。
父親一口回絕他說:「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想辦法。」當他問及那筆遺產時,父親說:「那些錢我會好好保留,等我們去世後會由你繼承。」
E先生心裡想:「我現在就需要錢啊!」但他什麼都沒說。懷着不滿,他繼續過着節儉的生活還房貸。他儘量避免家庭娛樂活動,拒絕同事的午餐邀請,只吃家裡做的飯糰等,終於在退休前想方設法還完了房貸。
E先生在67歲時終於繼承了遺產,去世的父親享壽99歲。父親從祖母那裡繼承的錢幾乎原封不動保留着,E先生因此得到了三千萬日圓的資產。
他感嘆道:「如果能早點拿到……」超過30年的過往記憶浮現。他因當時籌不到錢,不得不讓孩子放棄夢想和想讀的學校。
向有錢人學習資產轉讓
E先生向我諮詢的是該如何使用這繼承來的三千萬日圓。他問我:「你認爲這筆錢該怎麼用?」對此,我向他傳達了從富人身上學到的「有效的資產轉讓方式」。
這包括在確保今後生活和風險對策所需的資金後,儘可能使用資產來增進下一代的經驗和技能,同時逐漸進行轉讓。
「金錢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愈來愈難發揮價值啊。」這句話是我從一位80多歲的富人身邊聽到的。這位老人家這幾年一直背痛難消,日常生活非常不便。
他說:「人變成這樣,有些東西就沒辦法體驗了,就算體驗了也很難打從心底去享受它。」
這句話不僅是情緒性發言,更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即使我們獲得了知識或技術、經驗,這些東西也無法持續使用數十年,一旦自己去世,這些知識和技術、經驗也會隨之消失,這是非常可惜的。我聽到這番話時,對他能如此理性地思考感到非常欽佩。
那位富人說錢不只要花在孩子身上,還要用在孫子身上,給予他們能夠獲得新知識或經驗的機會。
他說:「我並不是只是給他們錢,我要求他們之後來談談用錢的感想和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如果他們得到的東西很少,我會要求他們退還相對的金錢,所以大家都很認真。」
我把這番話告訴E先生,他表示:「我也想做類似的事情。」於是我們進行了未來的收支模擬,將資產分爲「留在手中的資產」和「轉給下一代的資產」。
我告訴他:「在這個百歲人生的時代,未來的時間還很長,請有效利用繼承的資產,不僅要爲自己增加美好的回憶,還要活得健康愉快。」他笑着回答:「對啊!」
過了一段時間,E先生突然聯繫我說:「去年結婚的兒子要買房子了」「孫子今年出生,我希望兒子賺的錢儘量用在孫子身上。」後來,據說E先生提供資金協助兒子買房。
他希望自己過往承受過的壓力不要留給下一代,我感覺他用錢的方式非常棒,不輸給富人。
我想應該不是因爲E先生出了錢的緣故吧,E先生兒子家裡有他專用的椅子,每次他去玩、去看孫子時,都可以悠閒地坐着看孫子。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
作者:立川健悟
譯者:林信帆
※本文出自「商業週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放大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