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20多歲的我該不該繼續花父母的錢?

(圖源考研博主抓馬扣叔)

關於壓力:我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嗎?

很多時候我們做的選擇,並非出自於內心想要如此,而是因爲別人都如此,生怕自己落後於別人的步伐。

塞淵雖然才研一,但已經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畢業壓力與就業壓力,「好像臺灣延畢還挺常見的,但我們不會,我們反而比較多提前畢業的。比如學制是三年,但有挺多人可以兩年修完所有的課,寫好論文就提前畢業了。有時候看身邊的人都提前畢業了,而我連畢業都很難,所以就感覺競爭還是挺大的。」

Jo Jo對這個問題也有同感,「我的同班同學們都已經陸續去不同的銀行、金融行業實習過半年左右了,他們今年基本上論文一完成就可以直接進入這項工作。我其實也會有壓力。」至於學業方面,他舉了自己臺大同學的例子「他很想要兩年內解決他的碩士論文,這是比較難的,之所以會這麼着急,是因爲他同期的同學已經有一些人的研究進度比較比較順利。從生涯規劃上來說的話,可能之後接博士不會那麼有壓力,和塞淵說的狀況有點類似。」

正在找實習機會的小史同樣倍感焦慮,身邊的每個人都在找工作,都在找實習,今年發生的疫情又大大增加了就業難度。不過她說「這種焦慮是沒有必要的,其實研究生畢業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怕拿不到心儀的offer。不過我認爲你只要每一步走好,每個時間段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到最後肯定會收穫一個好結果的。」

20多歲的我該不該繼續花父母的錢?

研究生是一個說大也不大說小又不小的尷尬年齡,有時候想趕緊經濟獨立養活自己,有時候又想趁不用掙錢的時候多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選擇。

小史和身邊的朋友大多都以花家裡的錢爲主「因爲我做的大多數是學校的實習,大部分是沒有工資的。我覺得既然家裡沒有給我經濟壓力,那我就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專注於做一些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有沒有工資其實無所謂,賺錢是其次,因爲未來還要賺一輩子的錢。當然,若是能在提升能力的同時把錢賺了是最好的。不過我一直覺得我的能力不足以讓自己去掙錢,別人付我工資,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匹配。」

塞淵的經歷比較有意思,因爲還有一個弟弟,她剛開始讀研究生時就想盡量減輕家裡的負擔,兼職收入加上獎學金基本可以實現經濟獨立了。「畢竟我都這麼大了,也不好意思每個月都像父母要錢。」但令她沒想到的是,「我爸會堅持給我打生活費,他說我賺的錢由我自己支配,但該給的生活費他還是會給的。」

Jo Jo讀研究生前期是在花工作時的存款,讀研時會兼職打一點零工,比如教別人怎麼打辯論、口語表達之類的,也會寫一些稿子賺稿費等等。其他同學會接指導教授的工作,比如週六日去當助教,每個月大概有四五千臺幣的收入。家裡還是會給一些生活費,他說這是大部分臺灣研究生的常態:一邊自己兼職賺錢,一邊從家裡拿基本的生活補助。

(《研究生的煩惱》之四)

(本文來源:「柚子鋪聊臺灣」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