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四十,開拓創新潮頭立

中國海油的40年發展史生動詮釋、有力印證了黨堅持開拓創新百年的奮鬥經驗。

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黨組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開拓創新”作爲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經驗之一,明確要求“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1982年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已經走過了40年發展歷程。作爲我國首個“海上特區”和首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工業特行”,中國海油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開拓創新史,生動詮釋和有力印證了堅持開拓創新這一黨的百年奮鬥經驗。

中國海油40年發展史

生動詮釋了堅持開拓創新

的深刻內涵

作爲我國工業行業對外合作的“探路者”和“排頭兵”,中國海油40年來以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的精神,奮力開拓、銳意進取,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海洋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生動詮釋了堅持開拓創新的深刻內涵。

艱苦奮鬥、不怕困難,是堅持開拓創新的前提。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鬥,越需要開拓創新。海洋石油工業發展初期,海洋石油的開拓者們在技術落後、人才匱乏、資金短缺、裝備不足的困難條件下,努力克服“旱鴨子下水”“土法上馬”“兩個浮筒”起家的艱難,駕着小漁船出海搞地震勘探,人拉肩扛搭建簡陋平臺,用手扒冰給破冰船開路……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品質,憑藉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頑強意志,爲國家貢獻了4000萬噸的地質儲量、9萬噸的原油年產量,揭開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序幕。

奮力開拓、銳意進取,是堅持開拓創新的內涵。40年來,中國海油不斷突破自我,在藍色國土上奮力開拓,在油氣上產中銳意進取,實現了從淺水到深水、從國內到海外、從上游到中下游的多次歷史性跨越。2010年建成“海上大慶”,2021年建成我國最大原油生產基地,成爲我國原油增產的主力軍;從與外方合作開發我國首個深水氣田荔灣3-1,到自主開發我國首個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從完成我國企業最大海外併購案,到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海外業務遍佈全球6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開創中國LNG產業先河到建成煉化一體化產業基地,成功打造了一體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現代能源產業鏈。

敢闖敢試、敢爲人先,是堅持開拓創新的本質。40年來,中國海油敢闖禁區、敢涉險灘,將敢爲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刻入成長基因。發展初期,海油先輩率先走出國門到發達國家取經,推動國家做出海洋石油對外合作的重大決策;公司成立第二天,發佈海洋石油對外合作第一輪國際招標,推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上世紀90年代,率先向國企“大企業病”開刀,最早打破“大鍋飯”,最早杜絕“近親繁殖”,最早實行全員聘用制,開創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精幹高效之路。

學習借鑑、永不僵化,是堅持開拓創新的保障。40年來,中國海油始終堅持向國際先進學習,但決不亦步亦趨,而是在吸收借鑑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和國際一流公司並肩屹立於世界潮頭。從組建合營公司、反承包、平行作業,到建成以綏中36-1爲代表的一批自營油田;從向外方學習科學理念,到創造讓外方讚歎不已的優快鑽井奇蹟;從國際招標以資源換取合作,到跨國進行油氣資產收購;從接受外方的管理,到擔任作業者並走出去擔當管理者……中國海油40年走過了西方先進石油公司的百年道路,實現了從“引進來”“跟着幹”到“並肩走”“領着跑”的工業發展奇蹟。

堅持開拓創新

是中國海油40年實現跨越式發展

的不竭動力

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海洋石油人披荊斬棘、上下求索,不斷推進理念、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創新,推動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堅持理念創新,推動中國海油不斷突破傳統思維方式,率先與國際接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開拓創新首先在於思想破冰。通過持續深化對外合作,中國海油不斷衝破傳統思維方式,合作契約觀念逐步形成,效率效益觀念持續深化,市場競爭觀念日益增強,經營管理觀念不斷轉變。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油大刀闊斧開啓了以石油公司爲主體、專業公司相對獨立、服務系統逐步分離的“三條線”改革,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海油特色的國家石油公司管理新模式。公司在思想不斷解放、觀念不斷轉變過程中,逐步建立石油公司合作創新模式,推動石油公司和專業公司完成境內外上市,向着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不斷邁進。

堅持制度創新,推動中國海油不斷破除制約發展的藩籬,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制度創新是改革發展的紅利之源。中國海油堅持以市場爲導向,着力破除固化的制度藩籬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公司逐步探索推進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又符合國際石油公司慣例的三項制度改革,建立了一套精幹高效的市場化、國際化用人機制。從創新構建國際化石油公司運營管理體系到深入推進海外業務優化整合,從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到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立,一系列大膽超前的制度改革和創新,推動中國海油連續17年獲得國資委考覈評定A級,成爲獲此殊榮的8家央企之一。

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中國海油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構建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業體系。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技術上有了根本性創新,企業的發展才具備可持續性。40年來,中國海油聚焦海洋油氣開發重大瓶頸加強攻關,逐步探索出一條從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到自主創新的科技發展道路,形成了以旋轉導向與隨鑽測井技術、海上浮托安裝技術、超大型LNG儲罐技術等爲核心的技術體系,打造了以“海洋石油981”爲旗艦的“深水艦隊”,具備了從勘探到開發、從深水到超深水、從南海到極地的全方位作業能力,推動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特別是“深海一號”大氣田實現了3項世界級創新、應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標誌着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實現了向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推動我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能力躍居世界前列。

堅持文化創新,推動中國海油不斷豐富海油精神底蘊,凝聚全體員工奮進力量。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40年來,中國海油大力弘揚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爲核心的石油精神,努力推動石油工業優良傳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石油精神和海油精神強根固本、立心鑄魂。從“兩個浮筒”起家時爲國擔當、爲黨分憂的愛國情懷,到海上油氣對外合作時開放包容、合作雙贏的胸懷格局,再到走向海外時追求卓越、勇爭一流的精神品質,中國海油在40年發展實踐中不斷積聚特色精神文化元素,鍛造了以“愛國、擔當、奮鬥、創新”爲核心的海油精神,熔鑄了以“碧海丹心、能源報國”爲內核的海油文化,形成了既具有國有企業和石油行業精神內涵,又具有時代性、開放性、國際性的海油精神文化譜系,引領激勵着一代代海洋石油人奮勇前進。

堅持開拓創新

是中國海油奮進能源報國新徵程

的必然要求

當前,新徵程和新變局疊加,新機遇同新挑戰交織,新使命與新矛盾並存。站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上,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海油奮進能源報國新徵程的必然要求,要強化開拓創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用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順應時代潮流、迴應人民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開拓創新,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近年來,能源領域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層出不窮,以綠色低碳爲特徵的能源轉型將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特別是“雙碳”目標的提出給傳統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結構將出現根本性調整。堅持開拓創新,對於中國海油而言,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要立足當前海上油氣低碳生產,努力打造“綠色油田”;着眼過渡期天然氣生產利用,努力打造“綠色產品”;展望未來新能源行業發展,努力打造“綠色產業”,助力我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堅持開拓創新,要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增強油氣保供的能力。新時代,能源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羣衆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和清潔能源供給能力不足的矛盾。堅持開拓創新,對於中國海油而言,就是要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牢記“我爲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使命,不斷增強油氣保供能力。要堅定不移實施增儲上產攻堅工程、綠色發展跨越工程、科技創新強基工程,聚焦大中型油氣田勘探開發,加快推進南海、渤海和陸上三個“萬億大氣區”的建設,努力提高天然氣在油氣產量中的佔比,加大LNG進口量和基礎設施佈局的力度,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貢獻更多的清潔低碳能源。

堅持開拓創新,要勇於推進改革,激發國企發展活力。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堅持開拓創新,對於中國海油而言,就是要勇於推進改革,進一步激發公司發展活力。要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化集團管控模式,深化總部機構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和三項制度改革,深入挖掘公司發展的內生動力,高質量打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

堅持開拓創新,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變局中開新局。近年來,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浪潮撲面而來,企業發展面臨着全新的商業環境和競爭挑戰。堅持開拓創新,對於中國海油而言就是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要推動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跨越,圍繞勘探開發生產等核心業務,加大5G、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提高生產作業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有力支撐公司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勇於開拓才能蹚新路、有出路,善於創新才能應變局、開新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海油將勇立開拓創新新潮頭,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