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浦東先行先試立潮頭(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

東海大橋如線,伸向大海。大橋前,拱形排列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大字引人注目。這裡是全國百餘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唯一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正向着更高開放形態的綜合保稅區目標加快建設

東海之濱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片區,運行已滿週年,正在加速勾勒更高水平開放的未來模樣。

從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定位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臨港新片區,折射浦東開發開放之路一個鮮明特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與時俱進開展創新探索,先行先試挺立潮頭

勇擔國家使命

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浦東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

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

服務國家戰略中找準定位、明確使命,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經驗。

1990年,隨着浦東開發開放號角吹響,我國第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設立,浦東新區開始成爲連接國際商貿的關鍵節點。

兩年後,伊藤忠商事領到外高橋保稅區首張外資企業營業執照,所設立的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成爲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企業。

“當時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提交開設貿易公司的項目建議書。”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常隆說,上海伊藤忠現已升級管理性公司地區總部,“受益於浦東的開發開放,我們在這裡紮根、成長。”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任,交給了上海、交給了浦東。

堅持一切服從服務於國家戰略,浦東在試驗田裡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至今已有328項制度創新成果被複制推廣到全國。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堅定擴大開放的決心,並宣佈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爲國家戰略。

“這是黨中央立足外部發展形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也賦予了新時代上海改革開放新的使命。”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浦東,正是上海實施這3項新的重大任務的核心地區。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很大一部分區域就在浦東。自2019年8月掛牌成立以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已落地46項,另有22項已形成方案,吸引投資已超過3100億元。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位於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僅用7個月就完成籌備工作正式開板。截至10月28日,科創板已上市公司達189家,總市值超過2.9萬億元。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浦東拉長長板、貢獻長板。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集聚在浦東的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有力輻射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

挺立開放潮頭

陸家嘴設計之初,中國、意大利、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設計師各自拿出規劃設計方案。上海聯合工作組吸取其中先進理念和佈局特點,反覆聽取專家意見,最終拿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規劃。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爲一個地區規劃進行國際諮詢,誕生了第一個彙集國際智慧的規劃方案。

“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近年來,浦東堅持以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爲引領,不斷提高開放的能級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

――率先探索制度型開放。上海自貿試驗區揭幕後的第二天,浦東推出了我國第一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列明190條外商投資特別管理措施。隨後,負面清單逐年瘦身, 2020年版已減到30條。

負面清單以外,浦東實施備案制,外商投資辦理時間由8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如今在浦東,95%以上的外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

至今,浦東已形成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

――持續擴大開放領域。一手抓服務業製造業擴大開放。浦東率先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累計落地企業超過3500家。在外商獨資醫院、外商獨資汽車製造、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等55個領域實現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

一手抓金融開放創新。浦東於2014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爲金融領域開放提供測試平臺,滿足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需求。截至目前,企業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獲得本外幣境外融資總額摺合人民幣2萬億元。

“浦東改革開放的進度超出我們的想象。”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樸學謙說。

構建起高起點、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格局,浦東拼闖勁,也拼巧勁。

針對離岸貿易發展中長期存在的訂單流、貨物流、資金流“三流分離”條件下的支付問題,浦東新區探索“白名單”制度,解決貿易真實性審查問題,讓合同、訂單、資金不再“兜圈子”,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就能實現“匯流”。

今年4月,在完成實現離岸貿易跨境結算手續後,沃爾沃建築設備亞太總部遷至浦東。“浦東的政府部門探尋癥結根源,尋找解決途徑,以持續的制度創新,爲企業發展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持。”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董事、副總裁詹旭表示。

今天的浦東,成爲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總部的選擇。今年,世界最大的工業軟件提供商達索系統公司也把亞太總部搬到浦東。截至目前,浦東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總量已達350家,不少企業還將單一功能總部升級爲投資、管理、貿易、結算等複合型總部。

奏響改革強音

浦東大道141號,浦東開發陳列館。30年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在這裡掛牌成立。當時用於接待外賓和接洽外商的木質櫃檯,僅有三四平方米的空間。每天卻要接待二三十批、近百人次。這裡是外商對浦東營商環境的“第一印象”。

1996年,“一臺”變“一門”。浦東新區推出投資項目審批“一門式”服務,將3000萬美元以下的項目審批時間從60天壓縮到10個工作日。

近年來,浦東堅持刀刃向內、自我加壓,叫響“一網通辦”。2018年,浦東線上327項區級涉企審批事項100%實現了“不見面審批”。

從“先照後證”到“證照分離”,曾誕生在浦東的新詞,現已在全國耳熟能詳。但浦東改革不停頓,發力拿出更多首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

“通辦”正向“智能辦”升級。在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在受理企業經營範圍變更業務時,使用智能服務當場生成申報材料,並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審批系統對申報材料進行智能預審,整個過程僅用時10分鐘。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目標就是讓羣衆和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說。

2019年7月,浦東推出“一業一證”改革,把一個行業准入涉及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爲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

“在過去,新開一家便利店,要先領取營業執照,再分別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等,現在用一張綜合許可證就能申領。”10月30日,上海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綜合服務部負責人孫琦成功申辦了便利蜂碧波路店的“行業綜合許可證”,此時距離遞交申請材料僅過去3個工作日。

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和企業痛點堵點,浦東在全國率先研究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爲中小生物醫藥企業解決創新成果變產品、產品變商品難題。

以先行改革闖新路,是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鮮明特點。這是浦東創造的中國改革開放的若干個第一:率先推開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率先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率先推進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制度創新……

201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浦東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杆。

奏響改革強音,浦東正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