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黃金廈融合發展:機會與挑戰

金廈融合發展的演變以及2022-2024年間發生的板塊挪移,裴洛西竄訪臺灣對轉折起了關鍵作用,而今年2月14日的漁船事件也改變了禁限制水域默契。(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東時間2024年5月4日晚間(北京、臺北時間5月5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三十七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趙全勝教授主持,前金門高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前立委雷倩和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林宏宇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王海良、朱志羣、胡少華、孫太一、趙宏偉、段瑞聰、祁冬濤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雷倩博士首先回溯了金廈融合發展的演變以及2022-2024年間發生的板塊挪移。噹噹中,裴洛西竄訪臺灣對轉折起了關鍵作用,而今年2月14日的漁船事件也改變了禁限制水域默契。隨後,雷博士從自己擔任金門高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時的趣聞開始分享了對「金門、廈門兩門同安」的看法。以「和平-戰爭「」獨立-統一「兩個維度建構的四個象限爲基礎,雷博士分享了三種可能,也分享了四方面以金廈爲試點,以「擱置爭議、先易後難」爲原則實驗兩岸制度對接與調整的可能性。她最後也提到了金門和廈門既可以是和平的樞紐也可能是戰爭的引爆點的兩面性,希望以金廈同安來讓兩岸擺脫戰爭的機運。

林宏宇教授身處廈門,也分享了他眼中金廈融合及兩岸關係的機會與挑戰。他認爲目前因爲天時和地利的原因,機會仍大於挑戰,而挑戰主要來自於人不和。天時方面,除了北京對金廈融合高度關注,屢出實招來建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外,也想打造臺胞登陸祖國大陸的第一家園。地利方面,「黃金廈同安」源自閩臺同源,兩邊文化同源,習俗相通。這涉及到地緣、血緣、文緣、商緣、語緣等多個方面,因此金廈理應成爲「一國兩制」的試驗田。而一旦試驗成功,未來廈漳泉金幾個島都可以連起來,形成一個新的也擁有「金門大橋」的中國的灣區。在「人與」相關的挑戰方面,林教授提到了他對賴上臺後的顧慮,但也同時提到新冠疫情的餘孽尚存、負面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的狀況。

學者們在問答階段主要圍繞「金廈融合探討時臺灣的參與度」「金廈大橋到金烈大橋的轉變」「大陸的軍事準備」「賴的反應」「520發言稿」「金廈師生來往”“美方對金廈的態度與評估”“潛在的安全通道”“大陸單方面就能爲金廈融合而採取的措施”“二軌與三軌”“Deterrence和Reassurance”“民進黨給臺灣人赴大陸就業製造的障礙」「立法院變化帶來的機會」「跑步前進」「金門與大陸和與臺灣本島哪邊關係更緊密」「大陸學者赴臺參會的挑戰」「國民黨內部的統一程度」「小三通與大三通」「四不一沒有」「免籤、免稅政策」「各階段的安全環境變化」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學者認爲討論深入,且兩位嘉賓不僅是各自領域的專家,而且還身在金門和廈門,帶來了第一線的視角。

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接下來將繼續推出《兩岸熱點》系列講座,下一講,嘉賓們將在賴上臺後分析點評其政策,《海外看世界》也將持續追蹤報導。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