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語言發展問題困擾家長 語言治療師分享「重複的間時提取教學」

▲南投醫院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團隊。(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嬰幼兒在牙牙學語時的模樣相當可愛逗人,不過有些家長看着孩子在學習說話時,總只說幾個特定的單字或詞語,但又不知道如何幫助進步與突破;衛福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對此提出建議,家長可以「重複的間時提取教學」的方式,讓孩童甚或語言發展遲緩者能有所成長。

根據探討幼兒詞彙庫發展的國內研究,結果顯示學前兒童的詞彙庫中,名詞佔比最多,例如「爸爸」、「媽媽」、「車車」,而動詞的學習與表徵保留通常較爲困難,尤其對語言發展遲緩兒來說更加明顯;但句子的組成需要動詞,動詞學習能力與兒童的整體詞彙量呈現正相關,意味動詞的掌握對兒童詞彙量的增長起到關鍵作用。

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柔吟表示,根據Leonard等人(2023)的研究,「重複的間時提取教學」(Repeated Spaced Retrieval,簡稱RSR)被證實能有效提升典型發展兒童,及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動詞學習表現,意指透過間隔重複的提問,讓孩童有許多次回想和提取新詞彙的機會,進而促使長期記憶的保留,除幫助孩子對動詞學習有效,還能廣泛運用在不同詞性的學習上。

林柔吟舉例,假設家長想讓孩子記住「陀螺」這個詞彙,可引導他們進行回顧和提問:「媽媽之前說你很喜歡玩的、圓圓的、會旋轉的玩具是什麼啊?」這樣的問題不僅促使孩子回想陀螺的樣貌,還能幫助他們將這一詞彙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進一步加深記憶,不論是否爲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都能顯著提高其詞彙學習效果。

林柔吟提醒,家長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簡單的提問和引導,幫助孩子強化對新詞的記憶,促進語言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