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封關倒計時,“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如何實現

今日,第四屆消博會在海南落下帷幕。

今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也進入了新階段:將在2025年年底前適時啓動全島封關運作,封關後的海南將以全新姿態迎接更廣泛的發展機遇。

封關在即,企業有何感受?還有哪些準備工作?封關後的海南將呈現怎樣的狀態?近日,紅星資本局記者深入實地瞭解海南自貿港如何成型起勢。

利好當地企業,更有價格競爭優勢

“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海南特殊的稅收制度的紅利正在不斷顯現。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在近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經營主體和羣衆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遊艇、自用生產設備三張“零關稅”清單政策,累計進口貨值202億元,減免稅38.1億元;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政策已擴大至全省重點園區,累計內銷貨值47.1億元,減免稅4.2億元。

“我們已經享受到自貿港的利好政策了,比如稅收,企業所得稅從25%已經減到15%,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特別實在的紅利。”海南農墾白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亮給紅星資本局算了一筆賬,此前公司每年交企業所得稅差不多要300萬,減稅以後交180萬就可以。在企業所得稅上就省了100多萬。“省下的結餘就可以投到生產經營上。也可以反哺到茶農身上,買勞動工具或肥料。”

“零關稅”則讓企業在進口環節更有優勢。零關稅意味着,全島封關運作前,對部分進口商品,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全島封關運作、簡併稅制後,對進口徵稅商品目錄以外、允許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的商品,免徵進口關稅。

“免掉增值稅關稅,讓我們的產品銷售更有競爭力。”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樑振業告訴紅星資本局,公司會做一些進口產品的來料加工,“免掉這些稅以後,相當於同類產品到海南加工以後直接就可以在國內銷售,有免稅30個點的空間來調整價格,競爭國內市場。”據他表示,公司已經準備大力引進國外的優勢產品,比如加州魷魚、厄瓜多爾白蝦等。

一年內多個領域新增企業涌現

海南的“兩個15%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收入所得稅按15%徵收),這意味着未來海南經營、辦廠、開公司將是運營成本最低的地區之一。

許亮告訴紅星資本局,他身邊已經有來自福建、浙江的合作廠商計劃來海南建廠,“外地廠商來海南可能會比我們本地的有更多稅收優惠政策。”

紅星資本局查詢公開信息發現,近一年內,海南省全省新設立的仍存續的市場主體,製造業、批發零售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領域的均超10萬家。

來自廣州的高新興(300098.SZ),其中主營業務涉及智能網聯汽車的零部件。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吳冬升認爲,海南有兩個方面非常吸引他們來佈局。“有典型的應用場景、有數字經濟的支撐,會吸引像我們這樣智能網聯汽車的零部件企業來落戶到海南。”

吳冬升解釋,海南旅遊業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旅遊業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天然可以形成商業閉環的場景,“這是吸引企業去發展高等級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對於企業從研發到產業落地非常重要。”

怎麼樣讓數據實現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是智能網聯汽車企業下一階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吳冬升也提到,海南在發展數字經濟,尤其在跨境數據交易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下一階段發展強相關。

中國石化(600028.SH)海南石油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李煒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海南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產業政策、市場準入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中石化易捷擁有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直營連鎖便利店,在全國共有2.8萬家門店,在海南有280餘座門店,“我們也想利用消博會這個平臺真正能夠實現‘買全球、賣全球’。下一步,我們也將緊抓自貿港貿易便利的條件和政策優勢,引入優質海外優質產品和適銷對路的消費品,利用中石化易捷遍佈全國的2.8萬個便利店輻射到全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紅星資本局闡釋了“海南的引力”。“比如食品加工廣東這方面很強。但現在人工、土地各種成本都高了,來海南這邊光稅就差出10個百分點,對食品行業來說,增值空間非常大。”

張建平表示,海南有農產品、原材料優勢,食品加工又屬於輕工業污染少,如果再疊加RCEP的優惠政策,會吸引很多加工企業過來發展。

封關後的海南將變成什麼樣?

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近日介紹,當前,海南把封關運作作爲“一號工程”,聚焦“三張清單”全力開展攻堅行動。第一張是任務清單,涉及口岸規劃與建設、政策制度設計等40多項重點任務正有序推進;第二張是項目清單,31個封關項目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第三張是壓力測試清單,全覆蓋大樣本的測試已全面開展。

海南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最終呈現的狀態會是怎樣?關繼榮描繪了一個海南未來願景。

在貿易自由便利方面,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零關稅”進入海南,消費者將能得到更多實惠。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水平將會越來越高,境外個人參加國內職業資格考試方面的限制會越來越少,將會有更多境外人才來海南工作。

在投資自由便利方面,醫療、教育、電信等領域的外資市場準入將進一步放寬,在海南可以享受國際一流的教育,實現不出國可以使用境內未上市的藥品和醫療設備。

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將來在海南開展跨境財富管理更加方便,有利於吸引高淨值人士落戶海南,實現資產的全球配置。

在人員進出自由便利方面,59個國家人員能通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來到海南。外資企業將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將成爲海南本地公司僱員,可以在海南的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法定機構擔任法人。

在運輸往來自由便利方面,未來更多的國際航班將經停海南並在海南上下客貨,從海南通達世界將更加便捷。

跳出海南看海南,如何聯動粵港澳大灣區

2025年封關在即,對海南來說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壓力測試。

“現在是單獨把海南作爲一個類似於境內關外的模式來探索。本質上是一個制度安排的問題。包括貿易投資、金融、人員安排,能不能提前做好壓力測試極爲重要。”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告訴紅星資本局,海南要對標全球高標準的經貿規則,包括更大程度的開放,這纔是封關的真諦。

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怎麼運作,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試驗。而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的發展勢必聯動粵港澳大灣區。

“當下應該是‘跳出海南看海南’,積極推動港灣產業一體化進程。”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研究員郭文芹認爲,應該聚焦重點領域,形成“海南政策+廣東產業+港澳服務”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破解海南自由貿易港產業基礎薄弱的突出矛盾。比如支持廣東企業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設立保稅倉,並將原材料、零部件採購中心佈局在海南,使得其增值30%後以“零關稅”進入內地。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4月13日召開的“港灣融合相向發展”研討會上指出,實現港灣“相向發展”,重要的舉措是推進港灣經濟一體化:以產業一體化爲重點、以政策銜接爲突破口、以體制對接爲保障。

他建議推進港灣海洋、熱帶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產業一體化。比如以“廣東技術+海南資源”“廣東研發+海南應用”,合作發展海洋牧場、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

他還建議港灣合力打造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初步估算,若海南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廣東2021年的水平,將新增近50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產值。”

“從現實看,港灣產業一體化的最大潛力在服務貿易、最大互補也在服務貿易。”遲福林建議,應率先在海南將港澳資本視爲內資,推進港灣服務貿易一體化,在港灣實行統一、精簡的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現在海南已經有380萬家企業主體,一旦封關運作之後,未來企業主體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加速集聚。不單是國內,還有國際上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用好這樣一個政策窪地和改革開放高地的平臺。”張建平指出,海南還面向東南亞市場,處於RCEP核心位置,“把海南的各項政策的優惠疊加RCEP的,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將利用海南這個平臺重構。包括人才、資本、技術以及數據等經濟要素在海南會有非常快速的重組和優化配置。”

張建平認爲,海南會迎來越來越多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資本,企業把海南作爲基地的過程中,會去構築上下游的關聯及產業鏈的合作。

張建平指出,自貿港通常會在國際貿易、金融、投資、航運、物流等方面得到極大發展,這也是海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機遇。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肖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