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農商銀行創立 農信深改按下快進鍵

證券時報記者 黃鈺霖

3月3日,海南農商銀行創立大會暨股東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標誌着該行正式創立。

2024年剛剛過去2個月,各地農信深化改革捷報頻傳。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廣西農商聯合銀行陸續揭牌開業;同時,湖北、貴州兩地也提出改革目標,即將組建湖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貴州農商聯合銀行。

擬註冊資本或刷新紀錄

從獲批到完成組建,海南農商銀行用時3個月。2023年12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覆同意籌建海南農商銀行。

新組建的海南農商銀行將承繼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及全省19家市縣行社原有業務、資產,以及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成爲該省商業銀行中網點最多、資產規模最大、髮卡數量最多、服務客戶最廣的金融機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該系統貸款餘額1824.68億元,存款餘額3125.85億元,資產總額3596.05億元。

除了承繼原有農信系統的業務體量,該行的人才隊伍和資本實力也不容小覷。在正式創立前,海南農商銀行公開招聘了總監、董事會秘書、首席專家等多位高管和專業人才。同時,根據此前消息,該行的擬註冊資本或達220億元,趕超目前農信深化改革中註冊資本最大的遼寧農商銀行。2023年12月,海南省完成100億元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的發行,資金用於爲海南農商銀行補充資本金。

在創立大會上,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李曉剛代表該行第一屆董事會表示,海南農商銀行成立後,將踐行ESG理念,致力於打造政府放心、羣衆滿意、股東認可的國內一流農商銀行,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落地成果已達6單

1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一省一策”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的農信社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有的正在積極組織實施,有的已經開業運行,階段性評估都達到了預期目的,效果正在彰顯。”

根據記者梳理,國內多個農信系統深化改革工作達成了“開花結果”。比如,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遼寧農商銀行、河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山西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等6家銀行已陸續揭牌開業。

兩地最新深改方案出爐

此外,多地正緊鑼密鼓敲定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方案,湖北、貴州兩地日前公佈了方案的最新進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顯示,2024年該省國資國企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完成湖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組建,推動省屬金融服務類企業大力發展科創金融、生態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能力。

2024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及了推進貴州農商聯合銀行組建工作,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強做優。

資料顯示,湖北省聯社下轄76家市縣農商行,貴州農信系統則由省聯社和84家農商銀行(農信聯社)組成,二者均爲省內業務規模最大、服務範圍最廣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兩地目前披露的改革方案皆爲“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模式。此前,浙江、河南、山西、廣西等地的農信改革也依據該模式推進。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記者,雖名稱相似,但各家銀行股權結構大有不同。以已成立的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爲例,該行由浙江省內全部法人農信機構入股組成,屬於“下參上(自下而上參股)”模式;而河南、山西、廣西等地的農商聯合銀行則爲“上參下(自上而下參股、控股)”模式。

“後者類似之前討論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由新成立的農商聯合銀行參股,甚至控股轄區內的農商行、農信社,改動較大。”他說。

董希淼還表示,農信系統改革有其特殊性,包括浙江在內的多地農信深化改革之所以保留縣級農商行、農信社的獨立法人地位,打造“小法人、大平臺”格局,多半是基於小型法人機構的管理與發展來考量。“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成立後,不僅資本實力大大增強,還能夠申請子公司,有助於提升其對全省小法人機構的服務能力,同時全省農信系統的協調發展能力、風險處置能力也得到增強。”董希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