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鄉村振興藍海 銀行信貸瞄準農業農產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全國兩會期間,圍繞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等問題,多位代表委員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不論是農產、農企、農民,還是基建建設、技術創新都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監管部門正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而多家銀行也在不斷提升服務“三農”質效,保障糧食產業鏈信貸投放,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以金融服務創新促進信貸資金及其他金融要素和資源流向農村,進入鄉村產業。

金融農產良性循環

作爲我國改革開放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農業領域已經耕耘了40多年。在今年兩會上,他準備了多份與“三農”相關的提案。

他認爲,從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國際科技競爭新態勢來看,“科技—農業—金融”良性循環已成爲推進農業強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劉永好建議,鼓勵並發動企業積極參與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金融創新,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資農業科技;鼓勵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市長蔣文定在談到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時表示,坐落在萬里長江和鄱陽湖交匯之處的九江山清水秀,生態資源豐富,卻也面臨生態產品“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的問題。爲此,九江近年來積極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加快推動生態財富轉化爲物質財富、生態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

他表示,綠水青山“定價”後,九江市針對羣衆需求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創新綠色金融工具,拓寬生態產品融資渠道。“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農業強國和金融強國是一個有機的結合。在國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金融的支撐必不可少,而農業農產的快速發展將產生更多的市場需求,將成爲金融機構的發展契機。”一家國有大行人士稱。

該人士表示,農村經濟發展動能增強,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長,農村地區信用環境持續改善,折射出農村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而銀行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領域也將大有可爲。

據瞭解,在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穩糧增產、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穩步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其中一個關鍵。推動“小田”變“大田”、“農田”變“良田”,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羣衆勞動生產成本,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另外,農業科技創新則是農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王倩在山東代表團小組會議發言中稱,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是打開農業新質生產力之門的鑰匙。“作爲農業戰線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更加關注農業產業化、農業種業振興、農業科技研發、農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種地靠科技,農民才更有賺頭、更有奔頭;重視農業科技創新,才能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壯大。”

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資金保障。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糧食重點領域貸款餘額3.5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78%,農業科技和農田基本建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6.6%和35.6%。

掘金“三農”

鄉村振興正在成爲各家銀行信貸業務的重點之一,其中國有大行的網點、客羣近兩年在不斷下沉。

2月27日,農業銀行(601288.SH)在北京召開了2024年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業務工作會。在總結2023年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業務工作的同時,安排部署2024年服務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2023年農業銀行不斷深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三農”和縣域業務再創新局面。涉農重點領域信貸投放不斷加大,農戶貸款加快實現擴面上量,“三農”產品服務創新水平持續提升,科技賦能“三農”服務深入推進,服務鄉村振興多方合作全面深化。

對於2024年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業務,該行明確表示,始終把增加縣域農村金融供給放在首位。不斷提升縣域貸款在全行佔比,持續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瞄準“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方向,助力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大力支持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服務鄉村建設和城鄉融合。同時,更大力度服務科技、改革雙輪驅動和農民增收。實施種業振興服務提升行動,優先支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科技重點企業,助力釋放各類農村產權金融權能,以農戶貸款爲抓手促進農民增收。

截至2023年年末,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領域貸款餘額近9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量超1.4萬億元,增量和增速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鄉村產業貸款餘額1.8萬億元,增速32.1%,鄉村建設貸款餘額1.96萬億元,增速26.8%,均大幅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

工商銀行(601398.SH)則通過深化“融資、融商、融智”一體化綜合服務,持續打造助力“三農”發展的服務模式。截至2023年11月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4.1萬億元,增速超27%。工商銀行與農業農村部合作開展“興農撮合”活動,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和農業產業強鎮及下轄經營主體提供精準高效的產銷對接、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同時,工商銀行持續加強工銀“興農通”App、手機銀行與融E聚等開放銀行產品的相互鏈接、相互支撐,利用現代金融科技手段,支持農業產業鏈條延伸和涉農企業經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601988.SH)董事長葛海蛟近日撰文稱,以國有大型銀行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其中,他強調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榮共生。必須致力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大力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支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此外,對於普惠金融業務的未來發展,葛海蛟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服務創業就業、專精特新、外匯外貿、“三農”等重點客羣,提供涵蓋信貸、保險、理財等精準有效的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機制更加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機制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

除了國有大行之外,不少中小銀行也將服務鄉村振興作爲業務的增長極。據瞭解,中信銀行(601998.SH)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作爲“一把手”工程,納入全行發展戰略,成立黨委書記、董事長任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每年召開黨委會、董事會、行辦會研究部署和統籌推動鄉村振興業務發展,總分行均指定專門部門專業化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持續推進縣域支行網點建設。提升鄉村振興指標考覈權重佔比並與分行負責人績效考覈掛鉤,配置FTP考覈利潤補貼、薪酬、費用等資源,提升不良容忍度,按照“適度容錯”“盡職免責”原則,鼓勵分行先行先試,持續提升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是多維度的。”光大銀行(601818.SH)相關人士表示,該行發揮數字化便民服務優勢,通過光大雲繳費爲縣域鄉村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光大購精彩商城則以數字化手段高效整合推動銷售農產品,幫助農民擴大銷售、創收穩收。

該人士稱,在助力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光大銀行升級了“陽光興農”品牌,持續開展了“服務糧食安全 助力種業振興”活動,並通過光大理財以發債的模式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一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目前全國仍有接近5億的農村人口,這部分人口的致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商業銀行加大鄉村振興領域信貸支持不僅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自身未來發展的需要。”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