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這不是清算鬥爭,什麼纔是?(林保淳)

蔡英文:不能讓威權遺緒,刻意扭曲「轉型正義」的實質意義。(圖/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口口聲聲強調「轉型正義」不是爲了清算鬥爭,但從「促轉會」成員的政治傾向,及其一連串以仇恨爲出發點的若干具體行動看來,根本就是對30年前的國民黨在作追殺,且企圖自追殺中獲得政治紅利,這不是清算鬥爭,什麼纔是清算鬥爭?

從李登輝到蔡英文的第2任,臺灣已經更歷了4位總統,時距已將近30年,民進黨仍一而再、再而三地藉抨擊「黨國威權」建立其合理性,殊不知在這30年之間,臺灣的內外在局勢已有了多大的變化,「黨國權威」不但早已易主,而且更變本加厲,儼然又回到30年前風聲鶴唳的時代。集黨、政、軍、媒、網五大勢力於一身的民進黨,正以更細膩、更周密、更肅殺的手段,製造另一種「黨國威權」,而且矛頭所指,已不僅僅只針對早已奄奄一息的國民黨,更劍戟加身地砍向其黨內的同志。

30年前,國民黨的「黨國威權」固然曾讓某一小撮的人深受其苦,但臺灣經濟、教育、文化的發展,還是蒸蒸而日上,最重的是,儘管在肅殺的氛圍中,老百姓還是抱有相當濃厚的希望與信心,認爲不但政治改革實有厚望,且更堅信只要個人願意努力,就一定有機會讓自己,兼及臺灣社會都享有樂利幸福的生活,而也正是一股積極樂觀的精神,促進並維持了整個臺灣社會的繁榮。

而30年之後,以民進黨爲主的「黨國威權」,尤其是蔡英文主政之後,無論內政、外交都急轉直下,尤其是一般老百姓,都深覺臺灣未來前途闇昧未明,連努力都不知往何方向去努力,「阿姨,我不想努力了」,雖是一個笑話,卻普遍深植於年輕人心中,及時行樂主義、小確幸主義、不勞而獲主義,瀰漫全臺。這點,我們從近幾年「事少錢多離家近」俗語的流行,以及百貨、量販店推出優惠,民衆可爲區區數十元而耗時費力地大排長龍中可以窺出。

許多年前,有個人說的一句「向上提升、向下沉淪」,曾經震懾人心,也爲民進黨鞏固了政權,可時至今日,臺灣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相信明眼人是一望即知的,可時至今日,說這話的人又藏躲到何處去了?

說實話,「黨國威權」主要影響到的是一羣對政治懷有野心的人,一般老百姓並不如想像般的對其有多大的深惡痛絕,30年前國民黨的「黨國威權」,並未阻止臺灣前進的步伐;可30年後的「黨國威權」,又帶給臺灣怎樣的情境?民生樂利、社會繁榮,豈又是天天批鬥、清算舊時威權可以獲得的?

「轉型正義」是從英文Transitional justice翻譯過來的,Transitional 本義指過渡性的,因爲時勢的變化,故對過去若干大家信以爲真的正義內容,作重新的詮釋與規範,主要目的在於「平反」,而非「究責」,更不是全面追殺、清算;事實上,「正義」就是「正義」,豈能隨新興的政治勢力而有所扭轉?最可懼的是「克倫威爾式」的「轉型」,而臺灣「轉型」的步伐,卻無疑是走上了這條可怕的路。一旦走上這條路,「黨國威權」借屍還魂,就永遠陷於無邊的輪迴中,而純粹變成政治上清算、鬥爭的工具了。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