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激情纔是選舉最大的憑藉(林保淳)

左起爲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合成圖/資料照)

臺灣人的政治立場,對立得相當分明,藍、綠、白,各自擁有一羣鐵桿的支持者,鴻溝、雷池,基本上很難跨越的,其中激情的涌現爲多,而理性的思維較少,臺灣的教育向來只着重於知識內容的灌輸,不強調獨立的理性思辨,一般人久而習焉,受此影響,也無怪乎其然。

學術及藝文界,照道理是應該較具理性的,否則的話學術研究不可能有成果,藝文創作也不可能有斐然的成就。但是,就激情面而言,藍、綠、白就顯然有相當大的差距了。能理性思辨者,審慎嚴謹,言不輕發、事不妄做,雅不願訴諸一時情感的激盪,甚至對激情頗持鄙視的態度,認爲會有失自己或學者的身份。因此,面對政治立場問題,通常是不願意明確表態的,儘管內心早已有定見,也只敢在同溫層的圈子內私底下詰譙,而不敢形諸於詞色,遑論公開表態。

臺灣學術及藝文圈,當然藍、綠、白皆有,別的不說,光看三黨所敦聘的所謂「國政顧問團」,豈不是多有學術及藝文界人士的身影?但是,藍、白兩黨的支持者,在激情方面,顯然就遠較綠營遜色多多,即便列名於其中,也常是不願聲張,唯恐被人貼上標籤,更唯恐有損於其清高的形象。

道德勇氣,絕對不是孤立而有的,如果沒有激情推動,具有不惜玉毀瓦碎的決心,是很難起得了作用的。支持綠營的學術藝文界人士,既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激情的推促,勇於表達,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在平常撰寫文章時,都不吝於表達他們的觀點,甚至還願意大聲呼籲,以其受人尊崇的地位,發揮影響力,從而將其理念廣爲擴散出去。即便受到外界的批評與質疑,他們也能振振有詞地據理反駁。

但是,藍、白的支持者則不然,尤其是偏藍的人士,撟口禁聲,一絲一毫不敢觸及到任何敏感的議題,字斟句琢,連一些無須避諱的字詞,都不敢說出口,而一旦不小心脫口而出,也畏畏縮縮,好像犯了什麼大錯似的,連吭都不敢吭一聲。

缺乏道德勇氣的他們,想得很深很遠,最怕的就是被貼上標籤後導致「秋後算帳」,影響到自家的生計及子女的未來。在我熟識的圈子裡,到處充滿了這樣憂諂畏譏,一心只想「全軀保妻子」的人士,甚至連臉書按個贊,都深恐爲人所註記。理性,變成了他們踟躕不前、推三阻四的最大護身符。

他們迴避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更忽略了他們可能的影響力,空有理性,而缺乏激情。但他們的理性卻是相當偏執的,而且不免有知識份子的傲慢,只要有一絲半點讓他們感到質疑,或是不能接受的,就往往會採取「棄投」的動作。沒有激情的推促,理性是永遠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的。

反觀綠營的支持者,熱情奮勇,認定一個目標,可以義無反顧、所向無前,甚至不惜勇敢站出來,爲自己所屬意的黨派、人選站臺、呼籲。2000年,李遠哲挺身而出,「以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爲陳水扁背書,效果之大,也是人所共知的。

就選戰角度來說,綠營明顯更能掌握到其中的關竅,而其支持者也樂於全面配合,全臺由學術、藝文界成立的各種社團、學會,多到不知凡幾,平時則極力批判在野黨、庇護執政黨,而選戰屆臨,更是不吝公開表態。近日陽明交大的教授、校友,齊聲擁護林志潔,而藝文圈更有數百人連署支持吳音寧,更是顯例。反觀藍、白陣營,幾曾見到有人發出類似的呼聲?

綠營支持者不但勇於表態、發聲,而且也敢帶頭領銜,站在最前線,無畏無懼,藍白則循循縮縮,羞於見人,「藍白合」在1年前早就有學者欲發動連署,但僅僅名位不高的小貓幾隻在那邊吶喊,而遍尋領銜者,卻無人願意擔此重任,最終竟胎死腹中,反成了最大的遺憾。

選舉雖然必須強調「理性」的抉擇,但激情的推促,更是不可少的,綠營理性濟之以激情,故常能所戰皆捷,白營近日雖急起直追,但明顯還欠缺除了政治圈之外的領頭羊,故激情未必能擴散;而藍營則徒具理性,激情不足,而主事者似乎更不以此爲意,殊令人不解。

選戰方殷,究竟鹿死誰手,還很難論斷,但是,從激情的層面推估,其實勝負之數,就已經可以逆料出結果了。激情,永遠是選舉的最重要的憑藉,沒有激情,再多的理性,都是無濟於事的。(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