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最後的交火(吳建國)

臺灣人民是否願意做美國的代理人打一場戰爭?有如今日電視畫面上的烏克蘭一樣,還沾沾自喜呢?(圖/美聯社、亞速軍團)

過去兩年,在疫情中,筆者與臺灣作家梅洛琳分別在兩岸,合作完成了小說《最後的交火》的寫作,已於今年5月下旬在臺北出版。

這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小說,敘述發生在1978年初,臺灣情報局爲了營救被大陸當局破獲、位於滇、緬邊界情報站的工作人員,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當時臺灣與美國還維持正式外交關係)全力的支持協助下,派遣了一個具相當規模的突擊部隊,空降在雲南與緬甸的邊境,希冀以出人不意的方式,將已被關押的臺灣情報工作人員救出。結果卻因在臺灣軍方高層潛伏共諜泄露整個營救計劃,以致突擊部隊遭到解放軍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滅的悲慘命運。

這是兩岸最後一場的交火對決,因爲1979年元旦大陸與美國正式建交後,美國軍方與中央情報局均撤離臺灣。在缺乏美國支持的情況下,臺灣從此不再主動出擊大陸,維持了過去43年來兩岸基本和平的局面。

而這個被塵封了44年之久的兩岸情報激戰,竟然雙方有關部門都保持相當程度的剋制與靜默,以致外界毫無所悉。直到6年前,筆者從一位曾參與該項突擊任務,極少數幸運生還者之一,也是筆者以往學生的口中,聽他親自述說突擊任務的詳細經過,在震驚之餘與瞭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後,因此促成筆者決定寫作小說的動機。而在出版前夕,筆者已得到當年臺灣負責這項營救行動主持人證實整個事件的真實性,令人振奮。

回想從1947年國、共全面爆發內戰以來,在無數激烈戰爭的戰場上,數以千萬計的中華兒女,在自己同胞殘忍的相互廝殺下,倒了下去,喪失了寶貴的生命,讓多少父母傷心欲絕、多少家庭支離破碎。難道過去慘痛的經驗教訓,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二○年代,我們還不能以史爲鑑、政治人物仍然不知謹言慎行的重要,養成可以隨意開口、肆意而爲的恐怖習慣,爲了一些永遠不可能達成的虛無縹緲幻想,不論是「臺灣地位未定」、「臺灣獨立」、抑或「兩岸互不隸屬」、「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樣一廂情願口號式的空口宣示,不惜再度將2300萬臺灣人民推向危機四伏的戰爭邊緣,將臺灣「烏克蘭化」,以順遂美國霸權主義藉犧牲臺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昂代價,達到削弱大陸綜合實力、遏阻大陸崛起的終極目的。

現在選擇權就在臺灣人民的手上,我們是否願意做美國的代理人,與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強權,去打一場絕無可能勝利的戰爭,帶給臺灣一夜回到二戰後、滿目盡是殘垣斷壁的絕境,有如今日電視畫面上的烏克蘭一樣,還沾沾自喜呢?

相信有智慧的臺灣人,在面對這種「死生大事」與大是大非問題的關鍵時刻,應該知所進退、有所爲有所不爲,必要採取遠離戰爭,永保臺灣和平的所有措施與辦法,讓那場發生在44年前的戰爭,真正成爲兩岸「最後的交火」,纔是我們寫作這本小說的原始初衷!

(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